AI导读:

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升级,影响14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但这也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立自强的契机,国产化进程加速,探索国产化路径和技术路线创新成为关键。

近日,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再度升级,此次管制涉及14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实体,范围涵盖制造设备、制造软件以及高性能存储等多个关键领域。此举被视为美国进一步遏制中国半导体先进制程的战略行动,短期内,众多半导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显著影响。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这或将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立自强的重要契机。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四大行业协会联合发声,指出美国芯片已不再安全可靠,并呼吁互联网企业、汽车、通信等行业在采购芯片时应持审慎态度。面对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加强,各行业正积极寻求脱离美国半导体后的自立自强之路,以实现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自中美科技脱钩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据TechInsight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自给率已从2018年的15.9%提升至2023年的23.3%,并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26.6%。尽管部分环节的国产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有大量环节处于较低水平。华进证券指出,2024年,8英寸硅片国产化率为55%,去胶机国产化率为80%,而光刻胶、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仍不足10%。

在国产化进程中,国产替代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内EDA产品、IC设计以及模拟芯片等领域,在与国外产品同台竞技时,往往因性能、生态等因素难以获得国内大客户的青睐。面对这一困境,国内半导体企业正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美国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管制的不断加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降低中国半导体产业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加速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多家半导体设备、材料及EDA公司已开始寻找国内供应商,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以应对可能的管制措施。

在探索国产化的路径上,半导体设备厂商成为此次美国半导体管制的“重灾区”。为了应对可能的管制,这些厂商早已开始寻找国内供应商,并加大关键零部件的自研力度。同时,寻找美国以外的国际供应商在中国大陆的供应也成为一条可行路径。多家欧洲半导体公司正在加大中国大陆市场的投入,以满足大陆本土客户的市场需求。

此外,探索不一样的半导体技术路线也是实现国产化的重要选项。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多领域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光刻机等领域。因此,加大研发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等新技术,绕过需要光刻机的技术栈,成为更加可行的路径。同时,国内也可尝试探索纳米压印等先进光刻技术路径,以实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最后,要做好国产化,团结是关键。集成电路产业链非常长,涉及软件、设备、材料、前端设计、后端封测等多个环节。只有全行业的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经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