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推进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
AI导读:
临港新片区正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对标伦敦劳合社,推动再保险创新。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入驻,再保险大厦启用,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12月6日下午,2024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数据驱动下的再保险创新”分论坛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会上,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杨菁表示,滴水湖金融湾国际再保险中心大厦正朝着成为中国版“劳合社”的目标迈进。
自2023年6月以来,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完成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的案例,推动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入驻,并实现了首单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目前,已有20家保险机构获批入驻。
劳合社,作为英国历史悠久的保险人组织,为会员提供交易场所和相关服务,而不直接经营保险业务。临港新片区正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对标伦敦金融城的“保险超市”劳合社,位于上海滴水湖畔的国际再保险大厦已启用,并建立了一套“前市后司”的交易模式。
国际再保险大厦内,一楼大堂设有电子屏幕,实时展示最新的再保险交易数据,一至二层设计了席位制度的交易大厅,为再保险的供求双方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而更高楼层则为再保险机构的办公区域。
再保险被誉为“保险业的坚强后盾”,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至关重要。尽管大部分再保险交易仍采用传统线下模式,但这一特点促进了金融人才与实体资源的汇聚,逐步形成金融集群。
临港新片区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打造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实施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支持政策,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并构建国际再保险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
临港新片区国际合作首席事务官钟儒育指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深刻变革,欧洲市场探索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定价模式,北美市场取得智能核保和智慧理赔的突破,亚太地区在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模式上持续创新。中国市场凭借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和深厚的数字科技创新实力,脱颖而出。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数字技术对保险业至关重要,可降本增效、推动数智化转型、加速数字保险研发投入,并发挥监管数字化的稳定作用。
论坛上,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陈选娟宣读了“临港新片区再保险数智产学研联盟”倡议书,23家单位共同发起倡议,致力于数智创新、数智融合、数智赋能,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了“金融科技及安全治理产学融合实践基地”共建签约仪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