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近年底,基金市场频发诈骗事件。不法分子冒充基金公司名义实施诈骗,上海反诈中心发出警示。投资者需关注销售人员资质、产品备案、宣传形式及收款账号真实性,四步识别防范诈骗套路。

临近年底,基金市场频发诈骗事件。12月6日,中银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相继发布紧急公告,揭露有不法分子冒充基金公司或其子公司名义,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群组等渠道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App,并以“新股投资”、“退费”、“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同时,上海反诈中心也发出警示,揭露了诈骗分子的多种诈骗手法。

业内人士指出,所有退款时要求购买理财产品或支付额外费用的行为,均应视为诈骗。投资者在防范诈骗时,需关注四个方面:销售人员的资质、产品的备案情况、宣传形式以及收款账号的真实性。

“李鬼”频现基金市场

中银基金公告显示,不法分子冒用其子公司名义,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营销视频,诱导投资者下载“中银智投App”进行投资。同样,浦银安盛基金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及员工名义,通过伪造金融机构证照,诱导投资者下载假冒App实施诈骗。太平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遭遇了类似诈骗事件。

据统计,自11月以来,已有10家基金公司发现诈骗行为,并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

上海反诈中心揭露诈骗手法

上海反诈中心通过案例揭示,诈骗分子常通过快递包裹发送虚假的退费公告,诱导受害者下载金融理财App,并以购买基金增值的方式退还“学费”。案例中,受害者朱先生最初通过购买1000元基金成功提现1200元,但随后充值15000余元后,平台却显示无法提现,最终被骗。

上海反诈中心强调,正规退费流程不会附加购买理财产品或支付费用条件,投资者应警惕来历不明的文件、包裹。

四步识别诈骗套路

中银基金提供了识别诈骗的四个关键步骤:首先,核实销售人员资质,确保其在官方网站公示;其次,核查产品是否备案,可通过中国证监会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再次,警惕夸张、煽动性的宣传用语,避免陷入投资骗局;最后,确认收款账号真实性,拒绝向个人账户或与机构名称不符的账户汇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内容有所扩充与优化,保持与原文字数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