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7日,“中国赛道与ESG可持续发展大会”在深圳举办。会上,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展望了2025年宏观经济,指出中国经济策略将转向内拓和外收,明年政策将持续发力,实施降息、降准。

12月7日,深圳成功举办了“中国赛道与ESG可持续发展大会”。会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发表了题为“趋势与抗争——2025年宏观经济展望”的精彩演讲。

每经记者孔泽思摄

李湛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概括为“内收”与“外拓”。明年,中国经济策略将调整为内拓和外收,政策将持续发力,并有望实施降息、降准措施。

今年,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表现尤为突出。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额为18.62万亿元,增长6.2%。

李湛强调,中国的大体量经济仍能保持如此快速的出口增长,实属不易。今年的外需成为亮点,带动了国内制造业和高科技投资的快速增长。然而,内部压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周期的下行和有效需求的不足。对此,市场已观察到自9月24日以来,中央层面的政策转向和逆周期调节。

对于明年的中国经济策略,李湛预测将转向内拓和外收。他提到,近期化债力度加大,央行在价格和数量方面均放松了流动性。即将召开的经济会议或明年的“两会”上,预计将在房地产和消费领域实施逆周期调节,以实现内稳和外收。

李湛认为,明年中国的出口仍将保持韧性。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对欧美出口商品的比例已从接近90%降至52%。尽管明年出口面临压力,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负增长。

自9月底以来,国内已出台多项经济增长政策,包括设立增持回购再贷款、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李湛指出,从政策层面到实体经济层面存在滞后效应,但对PMI的影响最为迅速。上个月,PMI已回升至枯荣线之上。他认为,明年初应重点关注消费情况,特别是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二季度之交,消费能否迎来开门红,将是检验政策效果或预期改变的“试金石”。

李湛还指出,明年宏观政策将主要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政府类投资,特别是“两重”“两新”(制造业和基建);二是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匹配及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三是民生领域,包括生育、教育、养老、医疗等,以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