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2026年走向成熟,实现正向循环。他分析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美博弈背景下的政策走向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认为中国经济将经历认知深化和艰难探索后,在2026年彻底回到正循环。

在北大国发院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测,中国经济有望在2026年走向成熟,实现正向循环。这一预测涵盖了从民生改善到地方政府良性运转,再到资产价格和物价预期转变等多个方面,预示着中国将经历一场持续2-3年的深刻变革。

邢自强指出,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走向,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然而,与特朗普首轮任期相比,美国当前面临的高通胀、高财政赤字和经济周期尾部等问题,使得其对华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企业投资和出口信心的影响将更为温和。中国企业通过多元化和产业链升级,已部分抵消了关税的负面影响。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邢自强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化债方案,认为这是打破债务僵局、为经济复苏铺平道路的关键。他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确定明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调,财政赤字率的上调将是重要的正面信号。

邢自强认为,中国经济回到正向循环需要经历重组债务、刺激增量和稳定信心“三部曲”。目前,重组债务的第一步已迈出扎实的一步,距离回到正向循环已至约40%。同时,市场需要打破财政赤字率约束、投资与消费平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思维定势,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和更多增量政策的出台,邢自强认为中国经济将经历认知深化和艰难探索后,在2026年彻底回到正循环。此外,他还指出中国长期经济仍依赖新质生产力的进步,需要在研发硬科技、满足消费需求和形成良好物价环境等方面做出系统性努力。中国在AI应用、机器人技术和绿色能源转型等领域具有结构性机会,这些领域的进步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