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ETF降费大潮下,基金公司面临盈亏平衡线考验,整体实力备受瞩目。部分基金公司转向集约化运营,增强多重目标平衡能力。ETF市场竞争激烈,基金公司需通过差异化战略布局应对挑战,寻找新出路。

【导读】ETF降费大潮下,基金公司面临盈亏平衡线考验,整体实力备受瞩目。

随着开放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然而,管理费率的持续调降,使得ETF业务的盈亏平衡线大幅提升,规模需达到500亿元才能勉强实现平衡。

面对这一现实,部分基金公司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摊大饼”式营销策略,转向集约化运营。这一转变不仅考验着基金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对其整体实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费率下调,盈利压力骤增

今年的基金市场,ETF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年内共有29家基金公司发行成立了147只ETF,合计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时,ETF新增规模达到1.67万亿元,整体规模更是突破了3.7万亿元大关。

然而,在费率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宽基ETF的管理费已降至0.15%的极低水平,基金公司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这一费率计算,基金管理人能够得到的管理费微乎其微,甚至难以覆盖刚性成本。

在此背景下,ETF的盈亏平衡线也随之提升。以0.5%的管理费为例,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ETF基本能做到盈亏平衡;但若费率降至0.15%,则规模需达到上千亿元才能实现平衡。因此,500亿元成为了基金公司眼中达到盈亏平衡的规模门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不少基金公司开始转变策略,增强在资源硬约束下平衡多重目标的集约化经营能力。他们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差异化竞争,寻找新出路

尽管ETF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适合发展指数投资业务。不少基金公司在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通过差异化战略布局来应对市场挑战。

一些基金公司更倾向于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路线,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加大行业主题ETF供给;同时把握指数增强ETF及主动管理ETF等领域的差异化布局机遇。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随着公募行业践行费率改革,ETF市场的马太效应也将更加突出。规模较大、费率更低的ETF更容易吸引资金关注,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因此,基金公司在发展ETF业务时,需要更加注重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ETF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但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当前领先者的竞争壁垒并非牢不可破,ETF市场的竞争格局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稳定下来。因此,基金公司在发展ETF业务时,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通过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的认可。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