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行情渐入佳境,机构资金共谋A股新机遇
AI导读:
随着流动性宽松和政策预期,A股市场交投高涨,机构资金有望形成合力推动跨年行情。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投资者可采取哑铃型配置策略布局景气延续和困境反转两大方向。
2024年即将结束,在充裕的资金流动性和积极的政策预期推动下,市场交易活动依旧活跃。自12月以来,公募机构的预测显示,机构资金、活跃资金及散户资金有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A股市场迎来一轮跨年行情。特别是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以及“两重”“两新”政策的生效,为12月的经济形势带来了积极的预期,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为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示着春季躁动行情可能会提前到来。公募分析进一步指出,岁末年初的市场通常呈现出“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特点,投资者可提前布局景气延续和困境反转两大方向。
市场共识逐渐形成,跨年行情可期
跨年行情通常指的是在每年年底12月至次年1、2月期间,股票市场出现的阶段性上涨行情。由于这一时期正值春季,市场也常称之为“春季躁动”行情或“日历效应”。尽管名称各异,但这种行情都反映了市场对来年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企业盈利和市场流动性的乐观预期。
据华夏基金统计分析,自2014年以来,A股市场共出现了6次跨年行情。华夏基金引用的卖方数据显示,在2010至2023年间,A股春季躁动行情兑现率较高(仅2022年缺席),行情多在1月启动,但2月的平均收益更为可观,平均持续时长约为65天;历次行情中指数向上弹性差异较大,上证指数涨幅在5%至33%之间(平均涨幅为12.4%)。以股市的滚动3个月行情为例,上银基金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05至2024年间,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同时上涨概率也较为突出,显示出显著的相对胜率。
上银基金认为,每年此时,中国金融市场往往会受到基本面、流动性以及政策端的三重影响:首先,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次年3月的“两会”,往往主题连贯,有助于改善市场对政策刺激力度的判断;其次,年底属于业绩真空期,全板块A股年报预告会在1月底披露,此时较少可能出现实质性的基本面多空消息,市场会出现对盈利扭转或超预期标的的反复博弈;另外,临近岁末以及农历过年,商业银行面临核心资本充足考核、企业面临流动资金需求、居民有季节性消费习惯,且利率债发行已经过峰(主要集中在11月及之前),这一阶段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往往较好。
针对今年的情况,平安基金在近期预判中表示,在资金面和政策预期的双重驱动下,机构资金、活跃资金及散户资金有望共同推动A股市场迎来一轮跨年行情,港股市场也有望受益,春季躁动行情存在提前开启的可能性。
此外,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以11月27日的大涨为标志,A股逐步摆脱了特朗普关税冲击的影响,再次回归到国内政策刺激的逻辑上来。进入12月,市场逐渐对“跨年行情”形成了共识,政策驱动开始压倒特朗普交易,成为A股行情的主导逻辑。
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尽管机构对跨年行情有较高的预期,但本轮行情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有着与以往不同的背景和投资逻辑。
“本轮跨年行情在宏观环境、政策背景与产业趋势上均与去年有所不同。”富国基金分析称,今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80%,名义GDP同比增长4.02%,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市场对12月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抱有积极的政策期待,届时围绕政策预期的博弈或将成为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向。
“今年12月的重磅会议将为明年的财政政策定下基调,包括赤字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等;而明年3月的重磅会议也将确定2025年的官方赤字率目标和预算总额。因此,当下至明年2月,正处于政策效果尚未验证的阶段,预期可能会持续升温。”富国基金表示。
中欧基金认为,在海外不确定因素持续扰动下,市场对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期逐步酝酿。考虑到政策预期渐浓,市场交易热度维持高位,此前积累的下行风险得到了较好的释放,后续市场行情展望偏积极。在2025年“两会”前,市场对经济刺激政策的期待很难降温,但美国总统上任前,基于当前美国国内情绪政治需求,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持续干扰市场的上行趋势。
平安基金认为,从全球宏观环境来看,美联储当前正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推进的进程中,这一外部环境客观上为国内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叠加“两重”“两新”政策的生效,为12月的经济形势带来了积极的预期,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内需不振与外部压力上升的双重挑战下,本月底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对下一阶段的政策方向进行明确部署,增量政策空间有望打开,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大盘有望在震荡中继续向上演绎。
采取哑铃型配置策略,布局跨年行情
在板块布局策略上,华夏基金认为,岁末年初的市场通常会呈现出“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特征。四季度在政策稳增长预期的带动下,金融、消费、稳定风格表现较好;进入次年一季度,风险偏好抬升,成长风格表现突出。从景气角度来看,岁末年初的市场通常会提前“抢跑”,预判并选择次年业绩靠前的方向进行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向:景气延续和困境反转。
具体地,平安基金建议,投资者可采取“红利高股息+科技成长”的哑铃型配置策略。红利资产因受到跨年险资“开门红”资金配置的青睐,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进一步巩固其企稳态势;同时,在潜在贸易冲突带来的出口压力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先进制造业中的尾部企业或将面临淘汰,电子、新能源、汽车、机械等板块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以期在这一轮即将开启的跨年行情中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
富国基金表示,从产业趋势上看,2024年以来,海外AI应用层出不穷,AI为广告、游戏等行业赋能显著。国产AI应用亦日新月异,不少上市公司均对大模型进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产业趋势上不断催化的AI应用端,也可能成为今年跨年行情中市场资金关注的热点。
华安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高级总监邹维娜认为,2025年预计市场将继续维持宽松刺激的环境,为经济回暖提供良性健康的“土壤”。投资者可聚焦有产业周期回升的领域,策略上采取均衡配置,在低周期、敏感性资产和顺周期资产中寻找机会。可关注三大方向:一是成长板块,科技方面关注AI软硬件终端创新、半导体周期弱复苏和国产替代加速带来的共振机会;强调安全背景下的军工行业可以维持中期配置;新能源景气磨底,可挖掘结构性机会。二是周期和金融的配置价值,重点关注非银和周期品的机会。三是医药中的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以及消费复苏背景下的细分行业机会。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