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办国办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同时,物流企业需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资源。

物流行业作为连接民生、消费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环节,其稳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金融管理部门近年来已积极引导信贷资源向物流行业倾斜,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去年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的通知》就提出,在疫情及经济恢复期间,适当提高货车贷款等交通物流行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以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物流仓储企业的发展信心。

然而,物流行业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物流企业的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加之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缺乏不动产抵押,导致传统抵押贷款额度低。因此,需要创新融资支持与服务政策,根据物流行业的特性和企业需求,丰富金融产品,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压力。

金融机构可以针对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挖掘数据资源,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增加信用贷款和专项贷款的投放额度。同时,建立担保增信等融资配套支持,如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为物流企业增信以获得银行信贷,降低融资成本,打消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

此外,物流企业应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不仅限于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出海、上市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增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例如,利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寻求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在融资过程中,物流企业需综合考虑成本和风险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外部资金的注入对物流行业缓解资金约束具有积极作用,但物流企业也需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升信用等级、规范财务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这些内生驱动力将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物流企业在行业中立足并创造长期价值。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