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共探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合作新机遇
AI导读:
广州论坛2024年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探讨推进中国及大湾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等议题。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中国与东盟应建立共同大市场推动发展。
12月7日至8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广州论坛2024年年会在广州盛大举行,以“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迈向世界最好湾区”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政商学及社会各界精英,共商中国及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大计。
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其核心在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聚。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高新技术应用正不断向大湾区转移,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的产能和技术支持。
在谈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时,郑永年表示,尽管疫情期间面临诸多挑战,但双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合作始终保持稳定。他强调,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建立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大市场,为中国企业在“10+1”大市场中的布局提供机遇,共同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针对《21世纪》记者提出的“为何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的问题,郑永年详细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变化,指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其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州至得克萨斯州的狭长地带、波士顿和纽约,以及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他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香港,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高新技术应用也大量汇聚于此。
在谈到特朗普回归白宫可能对国际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郑永年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的结束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中国企业正积极“出海”东南亚,这是应对国内人力、土地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必然选择。同时,东盟企业也在中国设立工业园区,双方形成了双向流动的紧密合作关系。
郑永年认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应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技术交流,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稳固和繁荣的共同大市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