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州论坛2024年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探讨推进中国及大湾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等议题。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中国与东盟应建立共同大市场推动发展。

12月7日至8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广州论坛2024年年会在广州盛大举行,以“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迈向世界最好湾区”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政商学及社会各界精英,共商中国及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国际合作大计。

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其核心在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聚。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高新技术应用正不断向大湾区转移,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的产能和技术支持。

在谈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时,郑永年表示,尽管疫情期间面临诸多挑战,但双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合作始终保持稳定。他强调,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建立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大市场,为中国企业在“10+1”大市场中的布局提供机遇,共同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针对《21世纪》记者提出的“为何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摇篮”的问题,郑永年详细阐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变化,指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其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州至得克萨斯州的狭长地带、波士顿和纽约,以及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他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香港,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长三角和京津冀的高新技术应用也大量汇聚于此。

在谈到特朗普回归白宫可能对国际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郑永年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的结束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中国企业正积极“出海”东南亚,这是应对国内人力、土地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的必然选择。同时,东盟企业也在中国设立工业园区,双方形成了双向流动的紧密合作关系。

郑永年认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应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技术交流,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稳固和繁荣的共同大市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