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助力国资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新政,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解决国资投资中的痛点,鼓励长期、硬科技项目投资,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携手发布新政,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鼓励设立新基金,并聚焦于早期、长期、硬科技项目的投资。新政直击国资创业投资中的“不敢投”“不愿投”痛点,广受投资界与创业者好评。
国资在创业投资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投资周期不匹配、评价机制单一、风险容忍度低及缺乏有效激励和免责机制。硬科技企业需长期资金支持,而国资投资周期短;国资投资偏重短期回报,忽视科技创新的长期价值;风险容忍度低,难以适应创业投资的高风险特性;且缺乏合理的免责机制,导致决策过于保守。
新政策针对上述痛点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延长至15年,是常规股权投资基金的两倍;投资评价机制注重整体组合、功能作用和长期趋势,而非短期财务盈亏;明确风险容忍度,设置容错率,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基金设置更高容错率;同时,建立激励和免责机制,对于符合策略的投资失败,可不予问责。
近年来,多地已出台相关细则,逐步构建容错与尽职免责机制,减轻投资人的顾虑。根据《2024年国有投资机构激励与尽职免责(容错)机制调研报告》,超六成受访机构已建立尽职免责机制,近半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国资央企基金作为耐心资本的代表,可专注于支持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关键技术发展。延长存续期后,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长期投资,形成资本集群效应。
新政还提出扩大资金供给的解决方案,如吸引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长期资本参与,引导其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投资。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优化出资人政策供给,引导中央企业用好创业投资基金,将助力构建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产业投融资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