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宁夏中卫市林业工程师唐希明,30多年坚守治沙一线,发明新型植树工具,研发轻型治沙机械,提出秋天种树新思路,实施生态项目超73万亩,退休后继续传播治沙技术,被誉为“沙漠守望者”。

“沙漠水城,云天中卫”。宁夏中卫市,这座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城市,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沙漠景观,成为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然而,对于当地人而言,这片沙漠不仅承载着浪漫与神秘,更承载着他们与黄沙抗争、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艰辛历程。

在这片浩瀚的沙海中,有一位名叫唐希明的正高级林业工程师,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绿色的希望。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卫人,唐希明从小就饱尝沙害之苦,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立志要用林业知识改变家乡的环境。

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唐希明毅然回到家乡,接过老一辈治沙人的接力棒。他不畏严寒酷暑,深入沙漠腹地,探索科学治沙、合理用沙的新方法。经过30多年的执着坚守,他不仅成功地将一片片黄沙变成了绿洲,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沙漠守望者”。

在治沙过程中,唐希明遇到了诸多挑战。中卫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极低,而蒸发量却极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树,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唐希明并未被困难所吓倒,他凭借着自己的巧思和毅力,发明了一种名为“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的新型植树工具。这种工具能够直接将树苗根部送入湿沙层,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除了发明新型植树工具外,唐希明还深入研究防沙治沙的科学方法。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轻型治沙草方格机,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他还根据宁夏地区的降雨特点,提出了在秋天种树的新思路,使得新苗能够充分地吸水,来年快速生根发芽。

在唐希明的带领下,中卫市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实施了一大批生态项目,覆盖面积超73万亩。唐希明也因此被授予了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绿色生态工匠、最美林草推广员等称号。

尽管已经退休,但唐希明的治沙脚步并未停止。他被返聘回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继续负责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卫片区项目的编制、实施、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他还积极传播治沙技术,带领团队到内蒙古、甘肃等地治沙造林,为更多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沙漠绿洲”,是唐希明的网络昵称。而他的头像,则是茫茫黄沙中的点点新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沙漠守望者”,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本文图片均为中卫市沙漠治理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