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连发重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
AI导读:
新华社近期连续发布两篇重磅文章,分别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传递出积极信号。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而财政政策也有较大发力空间,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环境。
新华社近期连续发布了两篇关于中国经济的重磅文章,为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货币政策新动向
12月7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一篇题为《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五》的文章。文中指出,为更好地促进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已释放出明确信号:
在目标体系方面,未来货币政策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并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同时,央行将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特别是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以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此外,央行还将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确保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可以预见,未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财政政策潜力大
此前,在12月6日晚间,新华社还发布了另一篇关于财政政策的文章——《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四》。
文章指出,展望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海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在推进化债工作的同时,财政政策的未来发力空间。通过对比国际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为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为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远低于国际水平。
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这些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国政府仍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推进中。
专家解读:政策有望加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赤字率是核心关键。在当前市场认知和叙事体系背景下,赤字率不仅意味着财政力度的大小,还发挥着“信号传递”、稳定预期进而提振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罗志恒建议,为实现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即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达到5%,应采取大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且力度要大、节奏要快。他建议赤字率在3.5%以上乃至4.0%,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多重价值。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研报中也表示,预计2025年政策总基调将更加扩张、积极和给力,应继续“保5%”。他预计,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降准降息可能均在2~3次,结构性工具仍是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熊园预计一般赤字率在3.5%~4%之间或以上,扩大专项债规模至4.5万亿以上,扩大特别国债规模至2万~3万亿以上,以保障“两重”项目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有删改)
(原标题:新华社连发重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利好消息频传!)
(责任编辑:12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