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产业深陷困境,行业自律成为市场期待的“增量信心”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办专题座谈会,探讨防止恶性竞争,多家企业达成共识。但自律能否带来真正改变,仍需市场验证。

深陷“囚徒困境”已久的光伏产业正亟待“增量信心”以穿越当前行业周期。这份市场期盼已久的“增量信心”源自业内长期呼吁的行业自律,其能否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备受瞩目。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官方消息,协会在年度大会同期举办了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座谈会(宜宾会议),共有33家光伏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如何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

宜宾会议在之前会议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明确安排,致力于推动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限产协议的细节、配额分配及后续监督机制上,这些将直接影响盈利提升的确定性和幅度。多数光伏企业已达成共识,即自愿减产以避免恶性竞争。

尽管市场流传着多种自律细则的版本,但均非来自协会或有关部门的官方消息。然而,通过减产限产等自律措施推动行业远离非理性竞争已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第四季度,光伏行业自律座谈会频繁召开,几乎每月一次。在上海会议和北京会议上,分别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以及优化出口秩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共识。上海会议强调通过自律措施来维护市场健康,而北京会议则聚焦于出口秩序,发布了《光伏行业出口白名单》和《光伏行业优质出口推荐企业名录》。

从国内大型地面电站招投标价格的暂时稳定来看,行业自律已初见成效。然而,光伏企业的自律能否带来真正的改变、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有效监督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市场验证。行业自律若要真正改变现状,需得到所有光伏企业的重视。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若企业都抱着“自杀”的心态,则无法共同举起行业自律的大旗。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宜宾会议上提出了对自律可行性的担忧,并呼吁企业加强自律,不要依赖外部监管。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则强调,“知行合一”有助于产业更快跨越周期,企业应落实相关承诺,共同应对困难。

在宜宾会议的圆桌交流中,有企业代表表示,尽管官方和协会正在努力控制,但企业能否真正执行到位仍需观察。另有企业代表呼吁,降本需讲科学、有节操,不能无节制地降低质量。

某光伏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应惧怕所谓的“恶性竞争”,最终存活下来的将是成本控制、服务意识和技术先进性更强的企业。同时,行业内部的联盟因其对行业需求和规则的了解,所出台的联盟性质的建议和规范或许对光伏行业而言是好事。

(图片及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