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AI导读:
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持续增长,通过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解决链上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科技在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创新跨境融资产品与服务,提升数字化水平。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第二届链博会期间正式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已达到约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20.88%,彰显出行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推动链上企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支持。当前,一些链上企业正面临资金缺口和融资瓶颈等挑战。而供应链金融则依托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以及整体供应链的信用,为链上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回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为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在第二届链博会上,记者发现,汽车链、家电链、食品饮料链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与供应链的结合,正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以中国银行为例,该行设立了涵盖十大行业子链的“中银智链”展区,通过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满足了不同行业供应链上企业的独特需求。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高级产品经理王磊表示,以家电链为例,中国银行基于全产业链金融需求,为整机厂商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有力推动了产业的提质升级,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补链、固链和强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因其高成长性而面临迫切的融资需求。为助力企业与资本的高效对接,本届链博会期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举办了“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来自多个行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负责人向投资机构展示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竞争优势和创新亮点,并纷纷表示活动为企业搭建了展示平台,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途径。据悉,活动结束后,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预计将有力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加,金融科技在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在链博会的供应链服务主题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面向链上企业的征信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产品也更加数字化和线上化。许多业务环节得以在线完成,审批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鲍晓晨表示,该行与“链主”企业合作搭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全链条的资金流、信用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数据,对链上企业进行了快速精准的分析,实现了对结算和融资等需求的及时响应,并将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交通银行总行公司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张勇也介绍了该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他表示,链上企业在年初、季末等用款高峰时期对资金到账的时效性要求较高。针对这一需求,交通银行依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化信息匹配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立了项目敏捷对接机制。目前,该行已推出近10个秒级融资产品,将平均放款时间从一两天缩短至一分钟内,有效缓解了企业收款周期长和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保障了供应链资金的稳定周转。同时,针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较为依赖核心企业提供信用背书、确权及还款承诺的现象,交通银行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拓展了供应链脱核模式。
展望未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金融服务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方向应不断创新跨境融资产品与服务,增强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产融支持力度。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作用,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中,以增强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商业信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