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轮胎企业通过工艺进步、产能释放和加速出海,实现业绩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轮胎产业带来超车机会。中国轮胎企业加速出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企业间业绩分化明显。

走进通用股份(601500.SH)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半钢“黑灯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AGV小车灵活穿梭,操作人员稀少,但生产效率却实现了40%的显著提升。这一智能化工厂模式,通用股份还成功复制到泰国和柬埔寨,轮胎产能实现飞跃。

泰国基地二期已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投产,日产能最高突破3万条;柬埔寨基地二期项目也于8月28日成功下线首胎。工艺进步、产能释放以及加速“出海”,推动中国轮胎企业业绩普遍增长。

截至今年三季度,包括通用股份在内的10家A股上市轮胎企业中,9家企业盈利。其中,赛轮轮胎(601058.SH)表现尤为突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6.28亿元,同比增长24.28%;归母净利润32.44亿元,同比增长60.17%。通用股份前三季度营收49.88亿元,同比增长35.56%;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9.49%。

中国轮胎工业的崛起,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33%。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中国轮胎凭借性价比优势,把握海外供应链扰动和消费降级机遇,持续渗透海外市场,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随着全球化市场布局、品牌和渠道建设、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轮胎品牌海外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美国《轮胎商业》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显示,中策橡胶连续13年位列10强,赛轮集团首次跻身10强。前三大轮胎制造厂商市场份额下降至39.2%,而中国轮胎企业数量从11家增长至38家,市场份额从5.0%扩张至18.6%。

中国轮胎行业不断向头部集聚,企业间业绩分化明显。华谊集团(600623.SH)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加9.9%,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9.07%;贵州轮胎(000589.SZ)营收同比增长11.4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76%。主要原因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上升。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为中国轮胎产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通用股份董事会秘书卞亚波表示,新能源汽车对轮胎提出更高要求,如抓地力、耐磨性、降噪性等。尽管中国轮胎已明显进步,但在品质稳定性和品牌溢价率等方面仍需提升。

加速“出海”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破局的关键。华谊集团2016年在泰国建立“海外第一厂”,目前泰国工厂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及利润增长点。中策橡胶泰国生产基地自2015年投产以来,也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生产基地。通用股份泰国基地二期已投产,柬埔寨基地二期项目也在加速产能爬坡。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中国轮胎加速“出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过硬的产品力与制造优势。未来,国内头部轮胎企业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份额与品牌的双赢,并助力国内市场进口替代提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