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和汽车巨头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CEO)纷纷宣布离职,引发广泛关注。两家公司CEO均因业绩和表现未达预期而被董事会要求离职,成为近年来美国乃至全球CEO“下岗潮”的缩影。

本报记者吴清北京报道

近期,美国科技巨头英特尔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CEO)相继宣布离职,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更揭示了当前企业高层变动的频繁态势,裁员浪潮已悄然波及至企业最高层。

据当地时间12月2日消息,英特尔公司宣布其CEO Pat Gelsinger于12月1日正式退休,并辞去董事会相关职务。同日,由意大利、美国、法国合资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巨头Stellantis集团也宣布,公司CEO Carlos Tavares即日起辞去现有职务。尽管两家公司在公告中对离职的CEO表达了肯定和感谢,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两位CEO均因业绩和表现未达预期而被董事会要求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再就业机构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美国已有超过1800名CEO宣布离职,创下了自2002年该机构开始追踪CEO变动以来的最高年度数据。这一数据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业界对于企业高层稳定性的担忧。

美国马里兰大学金融学教授David Kas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企业的董事会正变得越来越独立,对CEO们的业绩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利润还是股价方面,若企业表现不佳,董事会都会要求CEO们负责。这种业绩压力导致美国企业CEO的平均任期正在不断缩短。

离职背后:业绩未达预期

对于Pat Gelsinger的退休,英特尔董事会方面表示了感激,并强调公司需要致力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董事会也明确表示,他们必须将产品团队置于工作的中心,并确保产品团队获得满足客户需求所需的资源。尽管Pat Gelsinger的突然退休令市场和公众感到意外,但投资者似乎将其解读为利好信号,英特尔股价在12月2日一度上涨近6%。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Pat Gelsinger与董事会在近期的会议上冲突不断,最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董事会认为Pat Gelsinger未能有效带领公司追赶英伟达,并对他的复苏计划缺乏信心。因此,Frank Yeary作为英特尔任期最长的董事会成员,成为了推动Pat Gelsinger下台的关键人物,并需要主持新一轮的CEO甄选工作。

Pat Gelsinger在英特尔工作了33年,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2021年,他重新回归英特尔并担任CEO,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五年转型计划。然而,在任期内,他遭遇了诸多挫折,难以兑现自己的承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不敌竞争对手AMD,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被英伟达甩得更远。近期,英特尔的业绩更是受到外界质疑,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6%,净亏损高达166亿美元,市值也创下近10年来的新低。

无独有偶,Stellantis CEO的离职也直指公司业绩表现未达预期。Stellantis集团旗下拥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然而,由于北美市场汽车销量下滑、多款新车型延迟发布等原因,集团上半年业绩不佳,9月下调了年度利润预估。市场分析机构推断,Carlos Tavares的突然辞职表明他与董事会分歧严重,有关各方宁愿短期内在首席执行官缺位情况下运营。

CEO“下岗潮”席卷全球

实际上,英特尔和Stellantis集团CEO的同日离职只是近年来美国乃至全球CEO“下岗潮”的一个缩影。据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美国已有1800多名CEO宣布离职,与去年同期的1500多人相比增加了19%。今年波音、推特(现改名X)、WeWork、星巴克等知名巨头也宣布或完成了CEO变更。

David Kass表示,随着美股基准回报率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一些“大赢家”如“美股七巨头”与其他公司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这迫使那些业绩或股价表现不佳的公司的董事会向CEO们施压,要求他们拿出更强劲的业绩。咨询公司Russell Reynolds也表示,CEO离职率升高表明人们的风险偏好持续增强,希望领导者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宏观商业环境。

不过,也有分析师表示,CEO离职潮是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的外化表现。尽管高层变动可能会带来市场短期震荡,但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继任者并扭转业绩颓势。这不仅是市场和公司机制运行成熟的表现,也是美国企业治理在全球领先并不断进化的体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