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热度攀升,吸引上市公司跨界布局。然而,低空经济业务占比小、落地难等问题困扰跨界公司。行业人士认为需多方着手破解商业化落地难题,推动低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低空经济热度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跨界布局。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板块涌现出包括宗申动力、万丰奥威、中信海直、上工申贝等在内的多只“翻倍股”。

以上工申贝为例,截至12月4日,其股价年内涨幅已超过170%。该公司因跨界低空经济领域备受瞩目,计划将业务从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加工设备延伸到碳纤维轻型运动飞机的生产和制造。然而,尽管股价飙升,低空经济业务在上市公司中的营收占比仍然较小,且面临落地难、进度慢等问题。

同样,万丰奥威也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但子公司万丰飞机与大众(中国)取消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模式,转而与大众(德国)签署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尽管遭遇波折,万丰奥威仍坚持汽车零部件业务和通用航空飞机创新制造业务“双引擎”发展战略。

此外,低空经济赛道火热,正吸引诸多上市公司入局掘金。然而,多数跨界入局的上市公司还面临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小、盈利难等问题。如何破解低空经济商业化落地难题,备受市场关注。行业人士认为,需要各方在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等多方面着手。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泛,产业链完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据民航局预测,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2万亿元。因此,各方应积极探索和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推动其实现商业化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