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迎来政策助推,金融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AI导读:
低空经济再次迎来政策东风,多地争相打造“天空之城”。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布局,探索助力低空经济“高飞”的路径,金融创新成为关键动力。
低空经济再次迎来政策东风的强劲助推。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鼓励探索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及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旨在健全和优化相关管理标准规范,支持企业的商业化创新应用。
今年以来,国内多个城市如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竞相打造“天空之城”,推动低空产业加速发展。
面对广阔且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近期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聚焦核心技术的升级突破,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积极探索如何助力低空经济实现“高飞”的愿景。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低空经济蓄势待发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持续迎来政策红利的释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低空产业作为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会议强调要全面抓好顶层谋划,创新低空装备体系、产业体系及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了相关政策。
在政策的激励下,今年我国多个城市启动了“天空之城”的建设。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建立起完整的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及商业应用产业体系,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预计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并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此外,上海还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共同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努力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的综合示范引领区。
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上,特别设立了低空经济馆,全方位展示了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及其应用场景。同时,珠海正式发布了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2.0版,旨在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飞行的全面监控与管理,进一步推动“天空之城”的具象化建设。
业内分析指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科技产业基础、强大的制造业支撑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充足的金融资源。
面对低空经济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如何提供最适配的金融服务,护航其健康成长,已成为金融机构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以通用航空产品为核心业务,同时积极拓展通航运营服务和航空结构制造业务。2023年,该公司全球交付各型通用航空器超过700架,其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也即将迈入实用化应用新阶段。为了满足该公司的金融需求,中国银行不仅提供授信支持,还为其海外并购业务提供贷款支持,并助力其旗下西锐飞机在香港上市。
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飞碟”,是专为旅游场景设计的低空飞行产品。然而,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浦发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对于低空经济中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由于其风险难以识别、资产价值及成长潜力难以准确评估,融资难度较大。为破解这一难题,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加强行业研究分析,通过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链涵盖上游的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中游的低空产品制造与飞行服务以及下游的运营和多元化应用场景。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综合化服务低空经济产业链有望成为未来产业的新极点。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工业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并在应急救援、航空物流、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协同发展。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携手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为该公司成功落地了低空经济领域的首笔大型无人机融资租赁业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辐射范围广,涵盖多个领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催生大量资金缺口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的产品创新、跨境合作和综合经营带来新机遇。
兴业银行方面表示,低空经济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航空器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商业运营等。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产业发展将加速,各环节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针对初创阶段的新型航空器企业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的科创金融将更加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提供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融资服务。同时,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等前期资金需求大、回收周期长的环节,商业银行也提供了丰富的“商行+投行”组合产品供企业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在产业金融框架下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针对低空经济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并购金融服务和Pre-IPO服务等。
马天娇建议,未来银行金融机构可从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授信及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利用综合化经营优势引导社会资本加入等方面着手,以更好地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然而,杨海平也提醒道,受限于发展阶段,低空经济的规制尚需完善,基础设施仍需提前布局,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支持低空经济的产品适配、业务模式创新和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还需进行持续的探索和布局。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