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推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包括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4万亿元政府性基金财力补充和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债务原合同偿还。该方案旨在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题:12万亿地方化债“组合拳”落地,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深度剖析

新华社记者韩洁、申铖、王雨萧

随着2024年年终的临近,各省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公报密集发布,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我国今年推出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正在加速实施。

在全国上下奋力冲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前所未有的化债方案,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一)

11月8日,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聚焦于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

该方案由“6+4+2”三部分构成,即: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连续五年每年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4万亿元)、以及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按原合同偿还。

这“三支箭”直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彰显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定决心。

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因此,化解隐性债务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在化解隐性债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部分高风险地区也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开展化债试点。截至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较2018年减少了50%,风险总体可控。

然而,化债工作仍需持续努力。2023年末,中央确认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并要求在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毕。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2024年化债难度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新一轮化债“组合拳”。

据测算,通过“三支箭”协同发力,2028年底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年均消化额大幅减少。

对地方政府而言,这一政策如同“及时雨”,预计5年内可为地方政府节约约6000亿元利息支出,既缓解偿债压力,又畅通资金链条。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一政策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地方政府“轻装上阵”,必将释放更多发展活力。

(二)

12万亿元化债方案一经发布,即引起海外媒体广泛关注。《联合早报》报道称,该政策规模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

这一方案不仅解决地方政府的短期燃眉之急,更体现了我国化债思路的根本转变。从应急处置转为主动化解,通过整体系统安排彰显主动性;将“暗债”转为“明债”,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规范性和透明度。

这一转变传递出我国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的积极信号。未来,财政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和逆周期调节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等要求。12万亿元化债方案精准指向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要巩固化债效果,既要提高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效率,更要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完善惩处、问责机制,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统筹抓好化债和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以化债为契机倒逼发展方式转型,正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三)

2024年收官在即,化债“组合拳”正加速落地。11月9日,财政部已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多省份迅速启动发行工作。

截至12月5日,已有2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发行再融资债券,合计发行14595亿元,发行进度占2024年额度的73%。

这一力度空前的化债方案加快落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的体现。今年以来,面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的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承压而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今年赤字规模增至4.0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同时,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持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此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2万亿元化债举措叠加其他财政增量举措,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更大,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

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将迎来收官之年。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事实上,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谋划推进中。蓝佛安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

财政领域之外,多项金融政策、促消费稳外贸政策、助企帮扶举措等密集发布,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打出“组合拳”。一揽子增量政策因时因势推出,既注重当下又着眼长远。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顶风破浪前行是常态。朝着既定目标实干笃行,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国经济必将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经济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