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忠解读美联储《褐皮书》及美国经济形势
AI导读:
孙长忠解读美联储发布的《褐皮书》报告,分析美国经济形势,包括通胀、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最新数据和未来展望,同时探讨了影响经济进程的供给冲击因素。
孙长忠(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解读美联储《褐皮书》及美国经济形势
12月4日,美联储发布了《褐皮书》报告,显示近期大多数区域经济活动略有上升,3个区域适度或温和增长,而2个区域持平或略有下降。消费支出总体稳定,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增强。就业水平持平或略有上升,招聘受限,薪资增长放缓,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温和增长。价格温和增长,但部分原材料和非劳动力成本下降。企业预计未来价格增速将保持现状,但关税对通胀构成重大上行风险。
该报告与近期经济数据基本吻合,尽管有文章称两者相左。最新美国GDP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环比年化增长2.8%,而《褐皮书》反映的是第四季度经济状况。ADP Research Institute与斯坦福数字经济实验室数据显示,11月ADP就业人数增长不及预期,失业率仍处于历史低位。JOLTS报告显示,10月份职位空缺数增加,超过预期,自愿离职人数增加,招聘总数减少,裁员人数降低。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PMI指数连续8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但高于预期和前值;非制造业PMI指数下降,表明服务业和整个经济增长正在减速。在2024年即将结束之际,美联储多名官员发表言论,总结今年经济情况,展望未来发展。年初经济活跃,通胀顽固,第二季度恢复正常,第三季度就业增长明显走弱,经济衰退担忧再起,9月大幅反弹,总体仍属均衡状态,降通胀进程坎坷。失业率逐步上升后稳定在4.1%,符合最大限度就业要求。目前美国通胀下降至接近2%目标,预计11月通胀将再次恢复下行,就业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仍相对稳健,软着陆正接近实现。
深入分析今年美国经济进程,除需求方面的高利率限制性因素外,关键是两个正向供给冲击因素:移民增加和劳动参与率恢复性增加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增长,以及生产率增长。明年及此后移民将大幅减少,但生产率将继续增长。尽管有不确定性,但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迅速进展,将有利于经济保持增长,促进通胀继续下降,推动经济进入新阶段,同时面临财政赤字高企、通胀再次反弹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等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