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提速,市场活力潜力持续释放
AI导读:
12月5日,科隆新材正式登陆北交所,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升至260家,市场活力与潜力进一步释放。年内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共20家,首日涨幅均值为202%。机构看好北交所公司投资价值,频频进行调研。
12月5日,科隆新材正式在北交所上市,至此,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已增至260家。北交所正推动高质量扩容稳步前行,市场活力与潜力不断释放,市场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指出,今年北交所上市审核工作稳步推进,这显示了监管层对专精特新领域上市发行的坚定支持。特别是在市场整体表现向好的背景下,新股的投资回报预期十分可观,吸引了大量资金积极参与打新,投资者对新股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年内北交所共有20家新公司上市,首日涨幅均值高达202%。同时,这些新股的发行估值相对较低,今年上市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均值仅为15.63倍。此外,从北交所新股打新冻结资金规模来看,这一数据也在持续攀升。科隆新材首发募资2.42亿元,共有44.05万户投资者参与打新,有效申购数量高达277.58亿股,冻资达到了3886.06亿元,创下了北交所打新冻结资金的历史新高。
指南基金合伙人文皓表示,目前北交所上市的股票主要为中小盘股,流通盘较小,而场外资金则较为充裕,因此新股的赚钱效应显著。同时,北交所上市企业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据北交所官网统计,当前共有8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在北交所上市,其中包括39家已问询、31家中止、3家通过上市委会议以及7家提交注册的企业。文皓预计,随着北交所新股审核节奏的明显提速,后续将有更多高质量企业成功上市。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也指出,当前已经进入四季度,虽然北交所的发行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发行和审核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新股首日的表现也十分出色。诸海滨预计,随着北交所持续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到2025年,北交所将继续吸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选择其作为上市首选地。同时,在新三板高质量扩容以及严控风险导向下,对于公司的利润门槛可能会逐步提高,以确保北交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稳步扩容。
近期,随着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不断提升,北交所公司也频频受到机构的重点关注。据统计,近一个月(11月6日至12月5日)共有36家北交所公司获得了机构的调研,包括券商、基金、阳光私募、保险以及海外机构等。其中,纳科诺尔最受关注,期间被调研4次,参与调研的机构高达131家。其次是康比特、青矩技术、森萱医药,参与调研的机构分别有53家、50家、26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被调研频次较多。
文皓提醒投资者,尽管当前北交所市场热情高涨,但需警惕的是,其“市值低”“流通盘小”以及“单日涨跌幅限制为30%”等特点容易受到游资的追捧,进而可能引发部分股票或板块的炒作现象。而机构投资者则会精挑细选北交所中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进行调研,这些公司通常具备较强的竞争壁垒或差异化竞争优势,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同时估值也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刘祥东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涵盖了多个新兴行业和领域,这些行业在当前环境下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红利,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和机会。展望2025年,刘祥东认为,北交所市场的高质量扩容仍在提速,随着市场规模的显著扩大和行业结构的更加多元化,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有效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关注度。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和更便捷的交易方式,进一步凸显北交所市场的投资价值。
诸海滨强调,北交所作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部分,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并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北交所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北交所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标的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氢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