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热度攀升,吸引宗申动力、万丰奥威等上市公司跨界入局,尽管面临商业模式不成熟、法规制度待完善等挑战,但仍有望成为经济新引擎。

低空经济热度不减,持续吸引着众多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据统计,自今年年初至今,低空经济板块已涌现出包括宗申动力(001696.SZ)、万丰奥威(002085.SZ)、中信海直(000099.SZ)、上工申贝(600843.SH)、建新股份(300107.SZ)等在内的7只“翻倍股”,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的浓厚兴趣。

以上工申贝为例,截至12月4日,该公司股价年内涨幅已超过170%。尽管公司方面表示,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市场普遍认为,其跨界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是股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上工申贝通过收购美国ICON公司,计划将业务从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加工设备进一步延伸到碳纤维轻型运动飞机的生产和制造,旨在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尚未成熟,资本回报率存在不确定性。同时,低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空域管理、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相关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对跨界入局的上市公司构成了一定的困扰。

尽管如此,低空经济赛道的火热仍然吸引着诸多上市公司入局掘金。据统计,A股市场涉及低空经济的概念股已近300只。其中,万丰奥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与大众(德国)签署了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合作成果。万丰奥威表示,通用航空飞机创新制造板块每年可创造20余亿元的营收和几亿元的利润。

然而,对于跨界入局的上市公司而言,低空经济业务尚存在占比小、落地难、进度慢等问题。例如,上工申贝前期收购的ICON公司相关资产尚未产生利润,且预计2024年无法实现盈利。此外,苏州规划、设研院等上市公司也表示,低空经济业务占比较小,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尽管如此,随着低空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跨界入局的上市公司仍然有望在这一领域获得新的增长点。未来,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市场需求的释放,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