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速的稳健支撑、从辩证和长远视角看待经济增速以及冲刺关键期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展现了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的韧性和潜力。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中国经济增速稳健前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深度解析

  新华社记者赵超、刘红霞

  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速历来是重要指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有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中国经济航船稳健前行,底气十足,动力充沛,信心倍增,即便风雨交加,亦能勇往直前。

  (一)中国经济增速的稳健支撑

  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速度压缩了时间,创造了发展空间。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均大幅增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尽管我国仍是发展中大国,基本国情未变,但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保持一定经济增速至关重要。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虽有起伏,但波动幅度小,保持在预期目标附近,且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位居前列。

  此外,铁路、民航客运量、全社会用电量、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国内旅游人次等数据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广泛性和多元性。

  (二)从辩证和长远视角看待经济增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遵循重视速度但不唯速度的辩证法。GDP及其增速虽能衡量经济体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无法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经济发展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简单重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的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评判经济好不好,要看发展动力、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力、发展协调性、绿色底色、开放水平以及民众幸福感等多方面因素。

  中欧班列从单一IT产品的“中国制造”到包含“中国创造”的多元货单,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年度1000万辆,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拓宽,经济发展“含绿量”提升等,均显示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

  (三)冲刺关键期:稳增长政策组合拳

  2024年已近尾声,抓经济到了冲刺关键期。党中央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对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强宏观调控,推出多项增量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空前,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等措施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地调整限购政策,降低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加大契税优惠力度。资本市场提振措施包括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

  随着政策组合效应释放,市场人气更旺,股市、楼市更活跃,经营主体预期改善,全社会信心增强。10月份多项经济数据回升,显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增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挑战,我们要把握好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既要正视困难,又要看到有利条件,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结果,牢牢掌握主动权。我们要倍加珍惜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向上、向优、向好局面,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好政策组合拳,提振消费、扩大需求,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稳住楼市、股市,加强风险防范应对。

  信心为钥,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