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金融市场利率定价机制迎新变革
AI导读:
12月1日起,非银同业存款利率正式纳入自律管理,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套利行为。此举将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产生深远影响,MPA评估考核将确保规范执行。
12月1日起,非银同业存款利率正式纳入自律管理范畴,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定价机制迈向新台阶。
根据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倡议,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同业活期存款主要体现支付结算属性,其利率水平应参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合理确定;而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则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此举旨在规范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价行为,若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约定同业定期存款可提前支取,提前支取利率原则上不应高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华源证券研究所固收廖志明团队指出,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及以下,大幅压缩套利空间,资金利率曲线预计将陡峭化。同时,此次定价规范不会对银行负债造成压力,但会对现金类产品产生较大影响。
报告还指出,截至2024年10月末,金融机构非银同业存款余额达31.2万亿元,其中四大行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与规范手工补息有关。此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上限已设定为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此举旨在减少套利空间,使利率更加市场化。
廖志明预计,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及以下,当前定价区间为0-1.5%。此次规范将减少银行利息支出每年500亿元以上,降低商业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约2BP。同时,资金利率曲线预计将陡峭化,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将显著下行。
此外,定价规范实施后,货币基金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将受到限制,非银同业定期存款皆为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比例不能超过产品资产净值的10%。货币基金费前收益率降幅或达30BP,降费压力上升。现金类产品收益率大降将缓解银行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失压力,规模增长预计将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5年一季度起,非银同业存款的定价情况将纳入MPA评估考核,以确保商业银行严格执行非银同业活期存款上限及非银同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定价规范。
此次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套利行为,还将对货币基金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产生深远影响,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