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发债热潮:规模逼近千亿,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AI导读:
今年保险公司迎来发债热潮,已发行规模近千亿。中国人保、华泰人寿等险企纷纷发债增强资本实力。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险企发债票面利率下降,降低了融资成本。偿二代二期规则对险企资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逆周期监管和调整偿付能力因子受到业内关注。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受偿二代二期规则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保险公司掀起了一股发债热潮,发债规模已逼近千亿大关。
11月28日,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人保财险成功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这批债券期限为10年,首五年票面年利率为2.33%,并赋予人保财险在第五年末的赎回权。若不行使赎回权,后五年票面年利率将调整为3.33%。人保财险强调,此次发债将进一步夯实其资本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同样在11月,华泰人寿也宣布成功发行了总额为8亿元的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2.9%。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华泰人寿的资本金,提升其偿付能力,为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今年末,包括人保财险、华泰人寿、太平财险、中国人寿等在内的11家保险公司共发行了14笔总计956亿元的债券。其中,人保财险、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平安产险的发债规模均超过百亿元。中国人寿在9月发行的3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不仅创下了年内单笔发行的最高规模纪录,还以2.15%的票面利率刷新了年内保险公司债券发行的最低票面利率。
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险企发债的票面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指出,相较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因具有约束少、发行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在监管政策放开的背景下,预计将成为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偿二代二期规则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对实际资本的认可标准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对最低资本的因子进行更新以反映风险状况。因此,对于很多寿险公司而言,规则切换会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生性资本补充两种方式提升偿付能力。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赖于累积留存的利润,但对于新成立或盈利能力较弱的保险公司而言,这一途径较为困难。而外生性资本补充则主要通过发债和增资实现。其中,保险资本补充债用于补充附属资本,提高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永续债则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中债资信指出,保险公司永续债与资本补充债券在偿付顺序、到期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异。永续债次级属性更强,更适合信用良好的国有大型保险公司;而部分偿付能力承压的中小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则面临一定困难。
针对行业现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强化逆周期监管,完善偿付能力和准备金规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以应对行业挑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