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新政,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重点投资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结构,并健全国资考核与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官方公众号“国资小新”2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发布新政,旨在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鼓励并支持中央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聚焦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投资。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无疑将为创业投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增加资金来源,丰富投资主体,进而提升市场整体的活跃度。

为推动国资成为更具担当的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政策明确指出,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可延长至15年,几乎是一般股权投资基金的两倍。

周丽莎进一步指出,通过重点投资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可以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的投资结构,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央企业在早期和小型投资上,可能更侧重于对应用基础技术创新的投资,以及对商业化早期阶段的投资,旨在早发现早投资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且更注重投资核心关键技术的实质性创新突破,能够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产品与装备。

政策措施还强调,要着力加大创新资本投入,募集更多资金投向硬科技领域,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发起设立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如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

在产业领域上,刘兴国认为,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可能更多地聚焦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如工业母机、高端芯片、量子通讯、脑机接口等。

周丽莎补充道,这将显著推动包括节能环保、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技术服务业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的发展。

政策措施还明确,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共同参与,引导各类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进行有效投资,形成创业投资资本集群。

刘兴国表示,在投资环节上,中央企业创投基金侧重于前段投资,在形成良好投资发展前景后,借助盈利预期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将新产业新产品加速带入成长期。中央企业创投基金在早期起到发现和培育机会的作用,社会资本创投资金则在中后期助力兑现发展机会并共享成果。

周丽莎认为,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与民间资本、专业投资机构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可以通过联合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共同投资于创新型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同时,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战略引导、产业应用、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针对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的难题,政策措施还健全了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建立了以功能作用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既要“算总账”,对整体投资组合进行长周期考核评价;还要“算大账”,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兼顾效益回报等要素,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唯一目标。

近期,不少地方国资也在尝试探索相关机制。例如,上海市发布了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化国有资本考核与评价机制;成都高新区在国资容错机制上进行了新探索,设置了不同政策性基金的容亏率;北京东城区财政局就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新增了尽职免责的详细措施;安徽省也出台了关于国有资本投资科创企业审计中建立容错机制的实施意见。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