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杭州自然人竞拍高溢价地块失败,因不符合竞拍资格导致地块未成交,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在浙江省自然资源网上交易中心/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上,备受瞩目的杭政储出【2024】125号地块,曾以4.46亿元高价、64.55%的溢价率成为焦点,但最终显示未成交。该地块与123、124号地块一同于2024年10月21日由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开挂牌出让。

123号地块由杭州兴耀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7.37亿元竞得,124号地块则由滨江集团以近40亿元的价格竞得。然而,125号地块却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尽管溢价率高达64.55%,成为杭州土拍市场年内最高溢价率,但最终因竞得人不符合资格而未能成交。

该地块由一名自然人竞得,这在杭州尚属首次。据媒体报道,这位自然人是在绍兴经营环保热电厂的神秘富豪。然而,根据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规定,只有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法人、其他组织才能参与竞拍,自然人并不符合资格。因此,在资格审查阶段,该地块被判定为未成交。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分局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后续是否重新挂牌出让尚不清楚。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自然人是否有资格拿地的讨论。根据《杭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须知》的规定,只有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法人、其他组织才能参加竞拍活动。

然而,也有律师表示,尽管《须知》明确了参与竞拍的资格要求,但如果出让公告与《须知》存在冲突,则出让公告可能违法。此外,对于保证金的处理也引发了争议。根据规定,不符合竞拍资格的竞得人将失去竞得资格,且已缴纳的竞买保证金不予返还。但有律师认为,无论资格审查是前置还是后置,保证金都应该退还。

此次事件中的竞得人洪礼昌,是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的董事,并在该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中持有股份。然而,他始终未对此次拿地事件发声。据业内统计,今年全国已有5起自然人拍地的案例,其中4起发生在浙江。

对于自然人拿地的现象,有专家表示,这有助于导入新的购地资金和增加财政收入,减少传统的空置问题。但也有律师认为,通过资格审查限定未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法人、自然人等参与竞拍,可能是为了限制金融资金或社会游资参与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