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险资再度活跃于港股市场,掀起新一轮“扫货”热潮。瑞众人寿等保险公司频繁举牌港股上市公司,投资布局呈现多元化趋势。此举旨在平衡负债端压力,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应对低利率环境带来的挑战。

险资再度活跃于港股市场,掀起新一轮“扫货”热潮。

近日,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瑞众人寿”)于8月7日增持中国中免(01880.HK)港股15.19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00%,成功触及举牌线。此次增持后,瑞众人寿共持有中国中免582万股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瑞众人寿近一个月内第二次举牌港股上市公司。

据统计,自年初以来,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次数已达11次,远超过去三年的总和。进入下半年,保险公司举牌动作更加频繁,其中瑞众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寿险”)分别举牌2次,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人寿”)举牌1次。这一趋势反映出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为平衡负债端压力,纷纷提高权益投资比例。

瑞众人寿在半个月内连续举牌两家港股公司,先是7月22日举牌龙源电力(00916.HK),后于8月7日举牌中国中免。据公告,瑞众人寿持有中国中免的港股账面余额为2.98亿元,涉及资金828.71万港元,增持均价为54.56港元/股。尽管中国中免港股在过去一年中累计下跌52.09%,但瑞众人寿仍选择逆势增持。

中国中免作为一家聚焦于旅游零售业务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其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0.30%。瑞众人寿举牌中国中免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通过沪港通二级市场买入。相比之下,瑞众人寿举牌龙源电力则同时使用了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更倾向于从港股举牌标的公司,因为港股相对A股估值更低,更具性价比。同时,保险资金投资周期较长,不太需要考虑短期赎回压力。因此,尽管通过沪股通或深股通购买港股的交易成本较高,但对于保险资金而言,这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举牌次数已超过过去三年任何一年。其中,长城人寿举牌次数最多,达6次。举牌标的涵盖银行、水务、环保等多个领域,并开始涉足新能源、商贸服务等“非主流”布局领域。瑞众人寿举牌的龙源电力、中国中免分别属于新能源、商贸服务行业。

分析师认为,红利资产、高股息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一直是保险资金比较青睐的领域。在固收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这一类资产主要是为了抵消固收收益下行造成的压力。同时,部分保险公司在追求资产的股息分红、低波动的同时,也开始将资产的成长性纳入考量。

时代周报记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