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市场放缓,监管全链条严把关
AI导读:
2024年第一季度A股IPO市场放缓,监管全链条严把关,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营造良好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利益。
在强化监管的背景下,2024年第一季度A股IPO市场呈现出阶段性放缓的趋势。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成为监管重点。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市场共有30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了55.9%和38.8%。同时,有80家企业选择撤回IPO申报材料,上会企业数量也明显减少。
IPO市场放缓,融资额下滑
具体来看,创业板和北交所各有8家企业上市,数量上略胜一筹,其中创业板的降幅相对较小。科创板一季度仅有4家企业上市,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55.6%和20.0%。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的IPO数量也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行业方面,受市场整体活跃度下降影响,各行业IPO总量均有所收缩,但半导体领域表现相对稳健,融资集中度有所上升。
在首发融资额方面,一季度A股市场的首发融资额总计为234.48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了63.8%和27.9%。上证主板的融资规模达到91.27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47.3%和10.3%;科创板融资规模为57.04亿元,同比下降51.2%,但环比上升32.5%,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第四季度科创板仅有5家企业上市。创业板、深证主板和北交所的融资规模也分别收缩至约56亿元、29亿元和21亿元。从单家企业平均融资额来看,仅北交所的平均融资规模较2023年有所增长,增幅为7.9%。
在上市企业募资方面,环保科技企业永兴股份以24.30亿元的首发融资额位居榜首;艾罗能源、诺瓦星云、龙旗科技、上海合晶分别以22.26亿元、16.29亿元、15.60亿元和15.00亿元紧随其后。
截至记者发稿时,根据Wind数据,年初至今共有4家企业IPO申请受理,25家企业上会,29家企业过会,6家企业终止,96家企业撤回,累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633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撤回数量较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也有所涉及。多数企业在交易所问询后选择撤回,还有一些企业因不符合注册制下的上市要求等问题被监管层关注。
全链条严把关,守护资本市场“入口关”
为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持续加强发行上市监管工作,对欺诈发行行为予以全方位“零容忍”打击。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同时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今年1月,海通证券因沃得农机IPO“一查就撤”问题被监管警示。证监会在对沃得农机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海通证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未就实控人所持股权冻结情况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并及时向深交所报告;对关联方资金拆借披露的准确性未予充分核实;未对发行人会计基础不完善、内部控制不规范的情形予以充分关注;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
2月,证监会还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存在的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查办的首例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的欺诈发行案件。
发行上市作为资本市场的“入口关”,是确保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今年3月中旬,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包括《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在内的4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强化证监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坚决履行证监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
嘉实基金表示,《意见》基于IPO全链条把关,为加强资本市场“入口关”把控,平衡量与质的关系,提出了八项政策措施,基本覆盖了企业上市各相关主体、上市各环节,致力于建立更加规范、成熟的市场发行机制,最终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也表示,未来A股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将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这将有助于从源头提升A股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这一有力监管手段,证监会3月15日还发布了修订后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新增了“飞行检查”机制,即在出现重大紧急事项或有明确证据表明提前告知检查对象可能影响检查效果的情况下,经检查机构负责人批准,检查机构可以不提前告知检查对象,直接开展检查。现场检查覆盖率将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目前证监会对在审企业进行抽样现场检查,交易所也进行现场督查,但覆盖面仍然有限。下一步将成倍大幅增加现场检查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以此倒逼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高申报质量和履行职责。
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共筑市场生态
在全面注册制下,为营造良好市场生态、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包括券商在内的中介机构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归位尽责至关重要。
证监会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同时督促证券公司健全投行内控体系,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加强项目甄别、估值定价、保荐承销能力建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当前市场形势下,中介机构尤其是投行的“看门人”责任更加重要。《意见(试行)》的落实落地将使违法违规的投行同时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是刑事追责,违法违规成本将显著提升。中介机构需要围绕“两严两强”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努力“强基固本”,回归本源,真正发挥“看门人”作用。
作为“看门人”的各券商机构也积极表态。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相关监管举措对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归位尽责。面对新的监管要求和业务机遇,中信证券将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为综合的专业服务方案。
国金证券也表示,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意识,从项目承揽端即关注重大风险并严把项目“入口关”;进一步贯彻信披理念,落实信披要求,提升申报文件质量和信息披露的简明清晰度;进一步完善责任与能力体系建设,加强内控三道防线的保驾护航和投行从业人员的持续再教育工作;重视持续督导工作,加强对督导人员的考核力度和关注重点的把控;重视技术和创新投入,借助信息科技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探索符合业务实际的风险管理技术、工具和模型。
通过这些努力,中介机构将更好地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