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交通银行发布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资产总额增至14.06万亿元。年报亮点包括信贷业务质效双提升,业务特色显著,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公司强化风险管理,实现平稳运营。

交通银行于3月27日正式公布了其202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75.95亿元,归母净利润927.28亿元,均实现同比正增长。资产总额增至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8.23%。在《银行家》杂志的全球银行排名中,交通银行的一级资本进阶至第9位,并首次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指出,经过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交行的资产质量基础坚实。2023年作为巩固年,保持了资产质量的提升和财务利润的相对稳定,利润增速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对于投资者而言,交通银行的A股和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6%和8%,分红率连续12年保持在30%以上,展现了良好的股东回报。

信贷业务实现质效双提升

年报显示,交通银行2023年的信贷业务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12月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达到7.96万亿元,同比增长9.08%。对公信贷方面,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较年初增长12.39%。

在重点领域方面,交通银行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布局。制造业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信贷和涉农贷款的增幅均显著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零售信贷总额也有所增加,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打造业务特色,强化金融服务担当

交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持续彰显战略特色,推动金融供给总量增、结构优。在科技金融方面,交行已为4万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支持,增幅显著,并建立了“股贷债租托”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绿色金融方面,交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9.37%,三年来年均增长超过30%,并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100亿元。交行还加快了绿色智能识别系统建设和ESG评价体系建设。

在普惠金融方面,交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9.38%和24.80%。交行聚焦扩大消费、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构建了综合服务体系,并加大了对小微经营主体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在养老金融方面,交行养老金托管规模达到3.02万亿元,居行业首位。交行还成立了养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养老金融部,并围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构建了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在数字金融方面,交行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3.41%,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上年末增长33.30%。交行聚焦零售先行打造数字化经营体系,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端推出科创专区,个人手机银行全面改版养老专区。

创新驱动经营转型

交通银行以创新激发经营活力,以科技增强发展动力,在数字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交行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主场创新引领的示范成果。同时,交行加速布局数字新基建,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强化体验。

在风险管理方面,交通银行坚持防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健全集团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切实加强各类风险管控。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实现了平稳运营。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