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内地客户再度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主力军,上半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激增。然而,投保香港保险也需警惕诸多风险因素,包括演示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异、锁定期限长导致的损失等。

内地客户再次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撑起了市场的“半边天”。

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的商场内,众多大型保险公司纷纷设立保险服务网点,旨在迅速响应内地客户的需求,提供即时保险服务。

香港保监局最新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保险业临时统计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保费总额高达319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5806%。

内地新单保费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香港保监局指出,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的新保单收入已经超越了2019年同期。具体而言,2019年同期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为263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的26.4%。

这一波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业务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终身寿险和危疾保障需求的强劲拉动。从新保单保费的结构来看,具有传承功能的终身寿险保费占据了主导地位,达到256亿港元,占比高达80%;其次是储蓄寿险保费,为34亿港元,占比11%。

对于内地访客新保单收入的激增,香港保监局将其归因于跨境人流恢复正常后,长期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位保险经纪人表示,香港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多样,且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较高,因此投资收益也相对较高。这对于热衷于全球资产配置的客户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此外,保险机构的积极推动也是香港保险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今年3月起,多家保险公司启动了全面促销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以友邦保险为例,其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达到30.23亿美元,同比增加36%,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水平,并超出了市场预期。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报告中表示,内地访客的销售持续增长,占友邦香港业务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的一半,与上半年的水平相当。

保诚公司同样表现出色,今年前九个月新业务价值达到21.43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37%。公司在三季报中指出,内地客户对于储蓄产品依然非常青睐,单均保费开始恢复至正常水平。

投保香港保险需警惕诸多风险因素

尽管香港寿险产品在保障范围和投资收益上具有较大吸引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投保人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误区。

有广州市民反映,近期在保险销售人员的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广告声称香港保险机构长期回报率可超过7%。然而仔细询问后才得知这是演示收益,实际上要等到100年后退保收益才能达到7%。

香港一位保险代理人指出,香港储蓄类保险的锁定期限很长,一般要持有10年或者15年以上。如果较早提取分红或者退保,都会面临较高的损失。

然而,在高佣金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保险销售人员往往会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他们利用高演示利率夸大香港保单的收益,却很少提及产品保证性收益低、中途退保损失率高等风险。

上海锦天城(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奕思提醒广大投保人,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投保人需要认真阅读保险条例,尤其是要充分理解保险责任和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为对保险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谢奕思还指出,目前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要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在内地购买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地下保单,不受两边法律保护。

香港保监局此前也曾提示风险称,无牌人士出售保险可能会为保单持有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香港法律规定,香港保险中介如果没有相关牌照而在内地招揽保险业务即属犯罪。

投保人在香港并从香港保险人购买人寿保险时,需要签署一份“重要资料声明书-内地人士在港投购人身/寿险保单”。这是销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个步骤是在内地进行的,那么将会对保单效力产生不良影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