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否认收购碧桂园传闻,并确认未持有碧桂园股份。近年来,多家险资撤离房地产市场,对房企融资带来影响。防范和化解房企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11月9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坚决否认了有关被政府部门要求收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并承继其债务的传闻,并明确表示截至目前未持有碧桂园任何股份。这标志着中国平安结束了长达8年的碧桂园第二大股东身份,与房地产市场的兴衰周期不谋而合。

近年来,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成为险资撤离房地产市场的典型案例之一。除此之外,大家人寿减持金地集团,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转让阳光城股份,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等事件频发。险资撤离房地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融资困难的房企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平安清空碧桂园股份

中国平安在澄清公告中明确表示,有关政府部门要求其收购碧桂园的报道完全失实,公司从未收到相关建议或要求,也没有与此相关的交易计划或讨论。公告还指出,中国平安目前不持有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这一声明是在前一天中国平安A股股价因传闻而下跌后发布的。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中国平安澄清与碧桂园持股关系的同时,也明确了已清仓碧桂园的股份,这是主动澄清,以避免误导投资者。他指出,险资持有地产股本身是大方向,但对于有债务问题的企业,持股方面需要更加审慎。

自2015年4月中国平安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以来,已历时8年。在此期间,中国平安不断减持碧桂园股份,直至今年三季度末彻底出清。这一变化与房地产行业从上行到下行的周期相吻合。

多家险资撤离地产股

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股价持续低迷,险资撤离地产股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泰康人寿计划在半年内减持保利发展不超过1.3%的股份,截至8月10日已减持0.23%。此外,大家人寿减持金地集团,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转让阳光城股份,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A等事件也相继发生。

受险企频繁撤离房地产的影响,市场传言富德生命人寿将转让金地股份,但被传的接盘方紧急发布声明称该信息不实。与此同时,金地集团人事变动也引发市场关注,董事长凌克因身体原因辞职,导致金地集团债市股市双双下跌。

然而,尽管险资持续减持上市房企股权,但在房地产的投资仍在持续,只是由房企的股权转向了具体的项目。例如,中邮保险收购大悦城旗下的中粮·置地广场项目,总交易价格达到42.56亿元。

防范和化解房企风险

险资撤离房企股权与当前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密切相关。为了规避风险,部分险资选择及时切割,尤其是对已出险或有出险危机的房企。然而,险资出逃无疑加重了房企的化债风险,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要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需要供需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房企融资政策支持力度,如支持增信发债常态化、加快股权融资审批等;另一方面,要加大需求端政策调整放松力度,促进房地产销售企稳回升,改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预期。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证监会债券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激发债券市场活力,全力做好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袁秀丽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