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加速拥抱科技,但仍面临挑战
AI导读: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险企在发布会上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强调科技在保险业务中的重要性。然而,保险行业在科技应用方面仍存在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11月6日,中国人保在发布会上全面展示了其10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智能风险减量、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同日,中国平安在投资者开放日上亦强调,科技是其综合金融模式的核心能力。
保险行业,特别是头部企业,正加速推进保险科技的应用,以提升业务效率、优化风险管理。中国人保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接,为客户提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展示了科技在保险业务中的深度应用。平安集团则通过强大的后援服务平台,实现了财务、客服、风控、人事四大后台的集中,支撑了12家金融公司的综合金融需求。
科技在保险业的赋能不仅体现在业务效率提升上,更在于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模型构建,大大拓展了保险产品的可保边界,使得带病体保险、惠民保等新型保险产品得以推出。同时,保险科技在风控领域的应用也进一步加强,通过大数据建模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升了风险识别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然而,保险行业在科技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难点。部分中小险企科技实力较弱,常采用服务外包方式,但这也带来了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风险。此外,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科技应用环节的不完善等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保险科技的发展还面临技术持续更新迭代以及人才短缺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行业应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科技在保险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