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界面新闻获悉,监管层下发通知和提示,对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实施更严格监管,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按照定价数据基础确定费率,严禁“0”费率等明显违背精算原理的情况,并强调销售误导问题。

“您有一份免费的保障待领取”,“首月0元享百万保障”……这些诱人的App广告是否也曾出现在您的屏幕上?然而,这些看似天降的“福利”实则暗藏玄机。

11月6日,界面新闻从行业内部获取到重要信息,监管层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对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新《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依据精确的定价数据基础来确定各期保险费率,严禁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手段改变产品费率结构,特别是“0”费率等明显违背精算原理的做法被严格禁止。这种“0”费率产品,业内又称“魔方”业务,是保险公司利用免费赠险或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保险策略来吸引客户,进而诱导其“升级”保障或购买其他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实际条款报备时不可能按照0费率报送,但由于费率使用的监管难度较大,如果保险公司不严格遵守报备的费率,存在随意定价的风险。

此外,《通知》还强调,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免赔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核心内容不得随意通过批单、批注等方式更改。若其他保险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必须向消费者明确提示,以防止销售误导。

界面新闻记者曾亲身体验过此类产品,一款宣称“600万医疗保障,每月保费低至1元”的保险,在仔细查阅细则后发现,虽然保费按年龄调整,每月仅需几元,且最高保障可达600万元,但免赔门槛高达5万元,赔付比例仅为30%。这意味着,投保人需在医院花费高达2005万元,才能触发600万元的最高保障。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众多消费者反映,在扫描充电宝二维码时,会弹出“一元领保障”的广告,极易被误认为是充电宝的扣费页面。一旦点击,便会默认购买某款健康险产品,且在未提供任何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次月开始自动扣费,费用在100元至300元不等。

针对此类乱象,监管层在《提示》中重申,各保险公司应避免使用“保费低至(最低) X元”“保障高至(最高)X万”等误导性词汇进行宣传;不得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提升”等词汇诱导投保人进行新的投保或保全操作;在使用“约定延期扣费”“自动续费”等类似方式收取保费时,必须向消费者进行充分说明。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