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租购同权:保障房配建学校引关注
AI导读:
深圳名校优先保障房的消息引发关注,保障房社区配建学校被视为租购同权的有益尝试。近年来,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多地积极探索租购在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租购同权。
近期,深圳名校优先保障房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悉,保障房社区配建学校被视为租购同权的有益尝试。近年来,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多个城市在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租购同权。
2023年4月10日,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发布的《光明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长圳保障房配套学校(后改名为长圳保障性住房片区学校)学位优先保障长圳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子女需求,剩余学位则面向全区招生。其中,凤凰英荟城项目作为保障性住房,部分房源优先面向光明科学城科学家及光明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事业单位配租。该项目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光明区政府与深圳中学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优异,一度引发该校周围商品房业主的不满。然而,通过扩建学校,光明区教育局对学区分配进行了妥善调整。
深圳大鹏新区也将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设为一间学校的单享学区,这一举措再次凸显了深圳在租购同权方面的积极探索。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指出,保障房社区配建学校是租购同权的有益探索,附着于房子上的权利分配,以教育资源分配为首,各地方都进行过各种探索。同时,广深地区在“租购同权”相关政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自2016年以来,“租购并举”成为我国住房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央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多地积极探索租购在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租购同权。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在租购同权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树立了典范。其中,上海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优质学校分院、统筹学校资源等方式,分散了学区资源的压力,弱化了学区门槛。而北京则在落户积分中纳入了租房因素,虽然租房积分低于自有产权住房,但已是一大进步。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指出,租购同权的推进仍有难度,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一般与户籍挂钩,而户籍往往与房产关联。要想推进租购同权,就需要让落户与购房脱钩,而这一步的实现是有难度的。目前,我国公共资源尤其像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仍不均衡,如果实现租购同权,则可能导致优质公共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进而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问题。因此,租购同权的推进需要伴随着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端的持续发展。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提到,人口红利式微以后,“抢人才”很快就过渡到了“抢人口”,各地政府开始抢着给租房的人群提供市民化的公共服务。以深圳为例,深圳住房供应体系的大调整,即公共住房开始主导,这是不可阻挡的新格局和新趋势。公共住房主导,纠偏过去过度市场化,回归到租购并举、重视保障的新导向,已经成为事实。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建议,未来应减少租购差距,逐步减弱与购房的挂钩;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加大对实际居住或缴纳社保时长等的衡量;加快完善租赁税收优惠体系,降低租房家庭备案难度,让租房家庭也能更便利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