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联储坚持宽松立场,但美债收益率飙升引发市场加息预期。鲍威尔表示通胀无需担忧,就业市场仍面临挑战。市场与央行之间的错位可能引发一系列故事和反应。

美联储坚持其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但市场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行动,大幅加息预期升温。

2月25日,全球金融市场遭遇重大变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连续突破1.5%和1.6%的关键水平,日内激增23个基点。这一变动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债市场,也对全球金融资产定价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中国、德国和英国在内的主要国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了显著上涨。

同时,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也结束了长时间的低位徘徊,开始大幅攀升。2月25日,7年期收益率短线拉升逾5个基点,刷新日高至1.1882%;5年期收益率飙升至0.8617%,日内涨幅接近26个基点;两年期收益率也涨至0.1877%,日内涨幅约6个基点;而30年期收益率则逼近2.4%大关,日内涨幅约16个基点。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于未来经济预期的转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通胀无需过度担忧,就业市场仍面临挑战。他强调,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然而,市场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忧却日益加剧,尤其是考虑到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以及拜登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

鲍威尔认为,当前通胀水平较低,且主要是受临时性因素(如芯片短缺)影响。他强调,美联储有信心将通胀率提升至2%的目标水平,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超过三年的时间。然而,市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而是选择了主动加息,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

在笔者看来,市场可能高估了通胀风险,而美联储则可能低估了新冠疫情对市场预期的影响。疫情的好转虽然有助于经济恢复常态,但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超调反应。此外,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以及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也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

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笔者更同意鲍威尔的看法,即世界经济仍然处于通缩阴影之中。产品和服务过剩、需求不足、全球化加速以及高新技术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等因素都在重新定义通胀和就业。因此,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出现波动和错位,但长期来看,通胀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侈品。

当前市场与央行之间的错位可能引发一系列故事和反应,但这也正是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体现。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