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全面转向并购重组,迎接“撮合者”能力大考
AI导读:
投行正面临从IPO向并购重组的全面转型,考验投行的“撮合”能力。随着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投行大军正积极提升专业能力,准备迎接挑战。并购重组已成为推动证券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当企业发布并购供求信息时,其最终完成交易并实现交割的概率往往低至1%,投行人士坦言,这正是并购交易的严峻现实。然而,如何提升这一概率,成功促成交易,则是对投行“撮合”能力的极大考验。
并购重组业务历来被誉为投行“皇冠上的明珠”,但这一美誉更多停留在理论与宣传层面。在实际操作中,IPO业务因高回报和重要性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和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投行正面临从IPO向并购重组的全面转型。
今年以来,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以及“并购六条”等政策相继落地,各地方金融部门也积极推出并购重组支持措施。在IPO长期收紧的预期下,投行大军正积极转向并购重组,按照监管部门的新定位,提升专业能力,迎接挑战。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并购部负责人张钟伟表示,与两年前相比,当前的并购业务已发生显著变化。并购部门不再仅仅是配合其他部门工作,而是需要更多地独立面对客户、开发客户和服务客户。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并购部门的专业化和高投入上,更体现在整个投行的“全员并购”趋势上。
与IPO相比,并购重组一直不是投行最赚钱的业务。自2015年并购浪潮后,并购市场持续降温。然而,随着今年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并购市场被迅速点燃,特别是“并购六条”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加速落地。
在宏观背景下,并购市场的活跃也受到了产业转型和投行内部变革的推动。随着IPO政策的收紧,监管不断引导证券公司加大对财务顾问业务的投入,投行对并购业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张钟伟指出,以前投行队伍中专注并购重组业务的人数不足百人,但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投行人转到并购重组业务上。
在“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方向指引下,证券公司纷纷加快业务转型,加大在并购重组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并购重组已成为推动证券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证监会发布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然而,并购重组的“撮合”并不容易。相较于IPO的项目大、标准化、确定性强、收益高,并购重组需要投行人具有更广泛的市场信息搜集能力、更强的谈判和价值挖掘能力,以及持续的精力投入。张钟伟表示,并购重组的成功率非常低,需要投行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去建设和完善渠道网络,去发现、储备优质的买方和优质的项目。
在具体撮合过程中,买卖双方存在预期差是非常正常的。投行作为交易“撮合者”,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撮合成功的概率,比如真实提供和交换信息、深刻了解双方需求、理解行业和企业等。张钟伟认为,投行当下做好并购重组,至少需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从事并购业务的功能性定位、坚持服务优质客户、坚持合规风控的底线要求。
并购的初心是帮助企业发展得更好。当“撮合者”更多去关注事情本身值不值得做、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时,恰恰有利于投行形成积极的盈利模式,创造持续的合理回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