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商业银行“二永债”迎来发行热潮,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票面利率下行,信用利差收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交易机会。

商业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合称)近期迎来了发行热潮。自11月以来,富邦银行、富滇银行、沧州银行和海峡银行等4家机构相继发行了总额为5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同时,另有8家银行发行了合计1169亿元的永续债。

当前,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推动了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的扩大,且其信用利差也在逐渐收窄。据统计,截至11月27日,今年发行的“二永债”规模已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幅约38.7%。这一增长趋势与融资成本下降、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工商银行近期发布公告称,该行已发行完毕2024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二期),发行规模为400亿元,票面利率为2.37%。此外,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苏州银行等也分别发行了不同规模的永续债。

从银行类别来看,今年国有大行发行“二永债”的规模有所减少,而股份行与城商行的发行规模均出现大幅增长。这一趋势与“二永债”票面利率的下行密切相关。2024年前11个月,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平均发行利率分别约为2.75%和2.57%,较去年大幅降低。

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不断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金融市场利率整体走低,这也使得“二永债”的发行成本显著下降。在此背景下,更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发行“二永债”来补充资本。

随着“二永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和票面利率的下行,其收益率也呈下行趋势,信用利差收窄。Choice数据显示,一季度AAA评级的“二永债”收益率集中在2.62%至3%之间,但进入四季度后,部分已下降至2.5%以下。这一趋势为波段交易提供了机会,部分城农商行“二永债”的流动性已经达到了交易盘的要求。

业内分析师认为,当前“二永债”信用利差大多处在低位水平,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同时,政策利率的调降以及长周期的“资产荒”也打开了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整体向下的空间。

在具体配置方面,交易盘可考虑流动性高的大型国股行“二永债”,而配置盘则可考虑行权期限在1年以上且资质优良的中小银行“二永债”。此外,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账户,建议以大行“二永债”波段交易为主;而中型银行“二永债”则可能更适合负债端稳定的账户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