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突破10万列大关,亚欧贸易新纽带
AI导读: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作为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中欧班列已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促进了亚欧贸易的发展。
11月15日,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启程,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10万列大关,累计发送货物超过1100万标箱,货值超过4200亿美元。这一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凭借其便捷、安全、绿色经济的优势,近年来持续强劲增长,已成为辐射广泛、影响力深远的国际物流品牌。
中欧班列:亚欧大陆的物流纽带
自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欧班列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从重庆到杜伊斯堡,从西安到阿塞拜疆,从义乌到马德里,中欧班列的铁轨跨越山海,联通亚欧大陆腹地。自2016年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激增至2023年的1.7万列,年运输货值增长超7倍,开行万列所需时间更是大幅缩短。
目前,中欧班列在国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图定运行线93条,联通125个城市;在国外,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中欧班列不仅为亚欧国际贸易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物流新选择,还凭借其运输费用低、时间效率高、稳定性强的优势,成为高附加值货物的优选物流方式。
今年7月,铁路部门铺画了“每日一班”跨里海中欧班列图定线路,进一步完善了中欧班列的国内外通道网络格局。这一举措不仅巩固和稳定了既有入欧主要通道,还积极拓展南通道,实现了跨里海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
双向贸易:共享开放红利
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还为进口贸易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米卡和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市场经理孔志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米卡大学毕业后留华创办义乌市幂卡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营外贸业务。得益于中欧班列(义乌)的常态化运行和时间优势,公司的商品调度更加自如,采购的货物可直接搭乘中欧班列至阿克苏站,再以集卡车通过口岸快速抵达中亚地区。而孔志坚则早在2008年就开始从事进口贸易,他率先尝鲜中欧班列(义乌),如今已是“铁杆”货主。中欧班列的回程运输大大缩短了货运周期,使得企业资金周转更加灵活,商品品类也不断拓宽。
如今,中欧班列每年搭载5万余种商品走出国门,“中国制造”正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走向世界;同时,来自欧洲的机电产品、医疗器械等也在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国际冷链专列、新能源汽车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新型贸易业态不断涌现,为中欧班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共商共建: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穿山越海,途经多国,高效联通是关键。共商共建共享是中欧班列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离不开运输规则、运输组织、安全保障、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在运输规则方面,国内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和七国铁路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两大协调机制已成为共商共建共享中欧班列发展合作的有效平台。在运输模式方面,中欧班列最大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得到优化,单列平均运量大幅提升;同时,铁路与海关部门加强对接,研发投用95306数字口岸系统,推广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口岸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安全保障方面,中欧班列积极应用北斗卫星定位、5G等新技术,创新研发电子施封锁;同时,设计推出中欧班列国际货运险产品,最大程度降低运输风险。业内人士认为,要加速推进数字班列、绿色班列、共享班列的发展,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前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