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达成气候融资与碳市场机制协议,能源转型承诺受关注
AI导读:
COP29经过30多小时谈判,达成气候融资与碳市场机制协议,但资金缺口、质量及分配争议仍存。同时,大会未强化化石燃料转型承诺,引发担忧。中国代表团呼吁坚持多边主义,确保行动不倒退。
经过超过30个小时的激烈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最终达成了一揽子协议,涵盖了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NCQG)目标、《巴黎协定》第6条全球碳市场机制等核心议题。
根据更新版的案文,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包括公共和私人资金,以支持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这一数字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一金额远远不足以解决他们面临的气候问题,独立机构的分析也指出,实际所需规模应为1万亿美元,并应以赠款而非贷款的形式提供。
彭博社披露了大会最后阶段的混乱情况,2024年11月23日下午的谈判持续了5个小时,发展中国家代表们直到最后一刻仍试图争取更好的结果。同时,沙特阿拉伯代表Albara Tawfiq坚决拒绝了欧美将融资责任扩大到发达国家以外的要求,而东道国阿塞拜疆则因缺乏经验和草案粗糙而受到批评。
中国农业大学自然灾害学博士孔锋对COP29的成果进行了解读。他认为,NCQG在明确气候融资资金承诺、为全球合作提供基础和提出明确路线图规划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缺口大、资金质量问题和资金分配及责任分担公平性争议等挑战。
此外,COP29还通过了《巴黎协定》6.2条和6.4条细则,解决了关于国际碳市场的长期争议,为碳交易提供了全球标准。然而,孔锋指出,全球市场买卖碳信用额度规则的达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执行细节尚待明确和完善、发达国家可能利用碳市场机制转移减排责任和成本以及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对参与各方产生影响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的谈判并未强化从化石燃料转型的承诺和行动,这引发了相关国家、团体和专家的担忧。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大国在大会上明确反对提及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而东道国阿塞拜疆本身就是产油大国,这也使得能源转型话题成为本届大会的焦点之一。孔锋指出,未强化转型承诺可能会延缓全球能源系统的升级和转型进程,限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错失推动经济绿色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机遇。
中国代表团全面参与了大会各议题的谈判磋商,并呼吁各方坚持多边主义,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巴黎协定》基础上确保行动不倒退。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