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论坛聚焦中美关系与上海城市发展
AI导读:
复旦大学举办“当前中美关系与上海城市发展”智库论坛,聚焦特朗普新政府下中美关系的走向及上海的角色,探讨中美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上海城市发展与中美关系紧密相连,特别是在特朗普2.0时代,中美企业如何把握机遇成为焦点。复旦大学近日举办了“当前中美关系与上海城市发展”智库论坛,汇聚了跨国公司、政府机构和智库的代表,共同探讨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及上海的角色。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指出,上海的城市发展深受外部环境影响,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上海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强调,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中美关系,了解底层逻辑。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则提出,上海应寻找对美关系的新增长点和突破点,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他提到,上海已成为美国企业和公民的聚集地,美国政要访华的必经之地,中美经贸关系紧密。
论坛上,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胡华回顾了上海见证中美关系重要事件的历史,如《上海公报》的签署、费城交响乐队访华等。他提到,上海与美国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上海在美投资已超过美国在上海的投资。
上海美商会主席郑艺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表示美国联邦政府第二次参加进博会释放了积极信号。他提到,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中国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两国合作发展空间巨大。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产业创新研究室主任庄珺研究员提到,未来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但上海与美国仍有合作机会。她建议上海通过民间交往和科技交流推动中美关系,同时自强自立,吸引各方面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针对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沙海林表示特朗普的执政路线背后是“美国优先”原则,吴心伯则认为特朗普已完成“三部曲”建设,包括挑选支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人选、全面推行“特朗普主义”和改革联邦政府体制。他预计特朗普新政府的黄金期仅是前2年,后期矛盾会大幅上升。
对于特朗普第二任期下的中美关系,吴心伯认为中美关系会受到新的冲击,动荡加剧,民间联系减少,经贸摩擦加剧。但他也提到,上海在对美进行二轨外交方面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留学等民间交往,减少美国政府更迭带来的影响。
郑艺表示,美国对华贸易和投资已有几十年历史,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是长期的,增加关税并非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办法。上海美商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商业报告》中提到,受访在华美企呼吁美国政府降低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避免激烈言辞和报复性举措,并多与商界接触,探讨出台支持双边合作的政策。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