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COP29经过30多小时谈判,达成气候融资与碳市场机制协议,但资金缺口大、质量存疑,且能源转型承诺未强化,引发全球遏制变暖进展担忧。

经过超过30小时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最终达成了一揽子协议,涵盖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NCQG)目标及《巴黎协定》第6条全球碳市场机制等核心议题。

根据更新版的案文,发达国家承诺在2035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包括公共和私人资金,以应对气候变化。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一数额远低于所需的1万亿美元,并强调资金应以赠款形式提供,避免加重债务负担。但发达国家因经济前景不佳而拒绝提高融资额度。

彭博社报道了大会最后阶段的紧张谈判,代表们为了达成协议而奋战至深夜。其中,沙特阿拉伯代表坚决反对欧美将融资责任扩大至发达国家以外的提议。作为东道国的阿塞拜疆,因缺乏经验而备受批评。

中国农业大学自然灾害学博士孔锋对COP29的成果进行了解读。他指出,NCQG在明确气候融资承诺、提供全球合作基础及规划路线图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仍面临资金缺口大、资金质量存疑及资金分配和责任分担公平性争议等挑战。

此外,COP29还通过了《巴黎协定》6.2条和6.4条细则,为全球碳交易提供了统一标准。然而,孔锋认为,碳市场机制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执行细节待完善、发达国家可能利用机制转移减排责任、价格波动影响参与方利益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承诺和行动并未得到加强,引发了对全球遏制变暖进展的担忧。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大国明确拒绝在协议中提及化石燃料转型,而与会的大量化石燃料游说者或行业人员也凸显了转型的艰难。

孔锋指出,未强化转型承诺可能会削弱各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延缓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影响全球能源系统的升级和转型。同时,也可能限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错失推动经济绿色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机遇。

中国代表团全面参与了大会各议题谈判磋商,呼吁各方坚持多边主义,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巴黎协定》基础上确保行动不倒退。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