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冲击。此举旨在解决全球贸易不公平问题,但忽视了制造业衰落的深层次原因。关税保护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唯有顺应经济规律,才能找到可持续的复兴之路。

  作者:迟雨

  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此举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经济规律,对全球经济、市场和多边贸易体制造成剧烈冲击。国际财经领域因此动荡不安。

  白宫声称,加征关税旨在“解决全球贸易不公平问题,将制造业转移回美国并推动经济增长”。然而,这不过是美方试图通过加税提高本土制造业竞争力的如意算盘,忽略了制造业衰落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产业资本逐利外迁、全球化技术扩散、产业链断裂、人才断层、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难以短期内解决。

  美元霸权也是导致制造业边缘化的重要因素。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带来贸易和金融特权,但也导致资本和人才流向金融业和服务业。

  理论上,高关税能提升本土产品价格竞争力,但美国本土制造业综合成本高昂,多数企业仍可能选择海外设厂。

  制造业回流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供应链支持,这是美国当前的短板,且短期内难以克服。

  企业投资需要稳定、可预期的商业环境,而美国政策多变,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极端关税政策将引发贸易伙伴报复,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利润,削弱全球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

  面对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问题,美国政府应通过国际合作、消除商业壁垒来提升竞争力,而非简单粗暴的关税保护。

  关税保护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唯有顺应经济规律,才能找到可持续的复兴之路。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