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讹诈:损人害己的历史与实证
AI导读:
文章通过历史理论和实证数据,分析了美国极限关税手段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指出关税保护不会促进产业进步,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黄智文(资深财税研究学者)
今年4月份以来,美国对各国频繁使用极限关税手段,这种关税讹诈行为不仅损害他国利益,也将反噬自身,这一观点早已被经济学理论和历史实证所证实。
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便提出了“无效铁轨理论”:课征关税将抵消修建铁路降低贸易成本的利益,本质上毫无意义。德国著名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也在1841年指出,关税应适度,过度关税会限制进口和消费,削弱国内生产能力,阻碍税收增长。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再到弗里德曼和克鲁格曼,经济学家们始终强调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当前美国的政治立场似乎已超越了专业与科学精神。
那么,这种关税讹诈能否得逞?能否让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经济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滥施关税对此并无帮助。2016年,哈佛大学教授菲利普·阿吉翁等人的实证研究显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与全要素生产率无相关性。
简而言之,关税保护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加入WTO前,高额关税保护并未使汽车产业强大;加入WTO后,关税逐年下调,反而促进了产业竞争与发展。
深圳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都是在充分市场竞争中壮大起来的,而非关税保护。巴菲特曾言,关税最终将转化为国内商品税,不利于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历史和实证均表明,关税保护不会促进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美国的关税讹诈行为终将损人害己,难以取得良好结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