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联储暂停降息,再降息可能性递减;欧洲央行则积极降息,暗示将进一步放宽政策。美国经济通胀问题未解决,劳动力市场工资通胀率高。欧元区通胀放缓,经济低迷,但欧洲央行仍计划降息,对全球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今年1月的首次年度货币政策会议上作出暂停降息的决定后,3月美联储的最新货币政策会议再次发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区间不变的声明。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自2024年9月起连续三次降息的周期已经结束,且再度降息的可能性呈边际递减趋势。美联储政策动向备受瞩目。

与美联储的“躺平”态度不同,欧洲央行则迈开了向宽松的脚步。在去年下半年连续5次降息的基础上,欧洲央行在今年3月再次全面下调信贷产品利率,其中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0%。相比于美联储,欧洲央行的降息态度更为积极。六次下调借贷成本后,欧洲央行暗示将进一步放宽政策,欧元区利率政策备受关注。

回顾历史,欧洲央行与美联储在利率政策上一直保持着同向状态。而如今,欧洲央行与美联储对利率方向的管控已走入各自为政的轨道,主要原因还是本土经济态势与通胀形势使然。

美国经济状况方面,2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2.8%的涨幅是在物价反弹后的首次月度回落。不过,核心CPI依然远离2%政策目标,通胀问题未彻底解决,这抑制了美联储放松利率政策。

劳动力市场方面,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口达到15.1万,失业率保持正常波动区间,员工平均每小时工资创历史新高,工资通胀率超过物价通胀率,为通胀“加热”的可能性存在。

特朗普关税政策也是美联储关注的重点。进口关税上涨必然传导至终端产品,企业为了规避成本上升风险,会将压力向下游消费端转移。由此衍生的全球性再通胀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关税政策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可能成为长期通胀的催化剂。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测算,关税可能使美国通胀率上升。即便美联储更关注PCE平减指数,但2025年PCE通胀率预计仍将达到2.7%。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多次表明,在未看到通胀接近2%政策目标前,不急于降息。

与美联储不同,欧元区通胀放缓,为欧洲央行延续降息周期提供了动力。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CPI同比上涨2.4%,服务业CPI降至3.7%,大幅回落,这让欧洲央行对通胀指标继续接近2%的政策目标增强了信心。

欧元区经济层面,去年GDP增速低迷,制造业PMI持续低于50,服务业PMI也降至三个月低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对欧元区经济形成扰动。基于此,欧洲央行提升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度。

欧盟和德国正在增加国防军费支出,但这仅能形成短期刺激效果。如果德国的债务方案引发争议或特朗普关税冲击扩大,欧元区经济可能仍将难以摆脱疲态。高盛预测,即便有新的财政刺激,欧元区GDP增速也难有大幅提升。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利率将朝着更低方向行进。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欧洲央行今年内仍会降息。这一动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经济图表(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