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美国“对等关税”,农产品供给无忧
AI导读:
近期,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中国迅速反制。受访专家指出,中国粮食产能稳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美国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产品供给影响有限。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进口结构多元化,确保农产品市场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近期,美国频繁以多种借口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中国迅速采取了有力的反制措施。
4月11日,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以应对美国的贸易壁垒。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反制其“对等关税”措施,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关注。受访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尽管美国滥施关税可能导致短期内大豆、玉米、肉牛等农产品价格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价格将回归国内供需基本面。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表示,中国已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包括提高国内粮食产能、推进贸易结构优化等。以大豆为例,中国已大幅降低对美国大豆的依赖,转向南美进口,确保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从企业角度看,金龙鱼等公司表示,其主要市场在中国,原料进口不依赖美国,南美大豆的丰产和国内大豆的增加足以满足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胡冰川指出,中国已构建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体系,美国“对等关税”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影响有限。
在生猪领域,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表示,中国猪肉供需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低,美国“对等关税”对猪肉整体供应影响甚微。同时,在种业安全方面,中国对美国关税措施的反制不会威胁到种业安全,主要农作物种子国产化率高,对美国种子的依赖有限。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无忧,但部分农产品和农资价格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胡冰川指出,大豆、玉米价格可能受影响,但生猪等肉类价格受影响有限。在豆油和豆粕方面,尽管短期内价格面临回调风险,但中长期看好。
在农资领域,中国正加速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减少对高端农药、特种肥料的进口依赖。司伟表示,美国“对等关税”可能降低全球农资市场的安全感,但中国农业生产受影响较小。靖飞强调,应推动种业自主创新,提升国内育种企业的研发能力。
整体来看,中国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信心。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进口结构多元化,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业链韧性,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