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3·28”大地震救援进展及次生灾害风险
AI导读:
缅甸“3·28”大地震已致数千人遇难,救援行动仍在继续,但希望愈发渺茫。人道主义援助需求激增,次生灾害风险加剧,形势严峻。
距离缅甸“3·28”大地震已过去4天,在废墟中发现更多幸存者的希望愈发渺茫。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当地人士仍在积极营救同胞,或奔波于向曼德勒运送物资的路上。
据缅甸官方统计,截至目前,强震已造成全境至少2719人死亡,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4月1日,军方领导人敏昂莱表示,最终遇难人数或超3000,因失踪人员大多被认为已遇难,生存希望渺茫。“天空别墅”(Sky Villa)公寓等地的救援行动仍在继续。
在缅甸消防部门与印度、中国、俄罗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首都内比都一名被困91小时的63岁女性成功获救。缅甸政府宣布3月31日至4月6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降半旗哀悼地震遇难者。
震中附近的曼德勒和实皆地区遭受重创,幸存者连续多晚露宿街头,遇难者遗体仍被困瓦砾之下。
缅甸,这个拥有5300万人口的中南半岛国家,因持续十多年的政治动荡而经济受损。基础设施、水、食物和药品本就匮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警告称,寻找幸存者的时间窗口正迅速关闭。
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地震前,缅甸已有199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其中1290万人急需医疗服务。实皆省和马圭省等多地医疗机构本就瘫痪。本次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省和实皆省亦受影响严重。
从实皆重灾区来看,目前救援队伍对救援设备和医疗物资的需求超过难民。当地人建议外界多运送千斤顶(20吨)、工地手套、医用手套、消毒水、裹尸袋、N95口罩、发电机、墙体钻孔机等。
当地人还反映,仰光等地有团伙冒充军服打劫,亦有团伙哄抢捐赠物品再加价转售难民。
随着气温升高和季风季节临近,“二次危机”风险加剧,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需求激增。恢复电力供应成为首要任务。3月是当地最热月份之一,气温常超40摄氏度。
当地即将进入汛期,次生地质灾害增多。暴雨或致废墟积水,增加被困人员溺水及疾病传播风险;高温则加速被困人员水分流失,加重身体负担。
4月5日至6日,包括灾区在内的部分省邦降雨概率达90%至100%,雨量可能较大。4月6日至7日,或有台风登陆,缅甸最大城市仰光面临洪灾风险。
多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呼吁各国在季风雨到来前增加援助。地震破坏性影响加剧,形势严峻,这场灾难造成的身心创伤将持续数十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