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加坡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始终保持韧性,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新交所凭借开放市场策略吸引外国公司上市,中新合作不断深化,推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中新经贸关系坚固,双方将继续共创繁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历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新加坡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始终保持韧性,这一成果在发达经济体中也属罕见。新加坡经济为何能“稳赢”,甚至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外界对此充满好奇。

新加坡的标签众多,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其发达的资本市场。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起源于1973年,并于1999年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合并,成立新加坡交易所(简称新交所)。2000年11月,新交所挂牌上市。得益于新加坡的开放市场策略,新交所在吸引外国公司上市方面位居亚洲前列,国际资本的涌入也使其国际化特征日益显著。

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新交所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资本和市场两方面。新加坡凭借优越的政商环境和税收优惠,吸引了东南亚和全球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家族办公室等长期投资资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4万亿美元。

新加坡正加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证券市场检讨小组宣布了一系列举措,旨在解决上市企业数量不足、集资活动有限和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2月2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了改革本地股市的首套措施:提升投资者兴趣、增强对优质公司上市的吸引力、优化监管制度。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发展,见证了新加坡经济的增长。自1998年扩大成分股范围以来,该指数已上涨约175%,2024年全年涨幅超过17%,成为东南亚表现最佳的股指。

陈庆认为,新加坡股市的卓越表现彰显了市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增长潜力。

中新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是新加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去年11月,新加坡大华银行发行的50亿元3年期熊猫债在新交所正式挂牌。通过新交所这一平台,熊猫债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人,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自中新建交以来,双方已互通互信三十余年。过去11年,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中新经贸关系的坚固,使双边政策引导和投资热情同频共振。截至2024年12月,中新互联互通的7只ETF管理规模已超过6.2亿新币。富时中国A50指数在2024年内上涨超17%,显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新加坡进入东南亚市场,并以此为跳板辐射全球市场。

中新合作在多领域开花结果,外界相信,双方将继续共创繁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