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发布报告:亚洲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稳固
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发布报告称,尽管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但亚洲依然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心的地位也依然稳固。报告还分析了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正在海南博鳌举行。
3月25日,年会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但亚洲依然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心的地位也依然稳固。这一趋势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面对美国政府关税等外部政策冲击,亚洲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制造中心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徐秀军在报告专家组访谈中表示,外部政策冲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确实会带来直接的负面效应,推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构,对亚洲内部的产业布局产生调整压力;但另一方面,冲击也可能催生新的机遇。
“面对外部挑战,亚洲地区亟需思考如何增强自身韧性,以降低外部依赖,关键在于挖掘区域内的内生发展动力。”他强调。

亚洲制造业中心地位稳固
报告发现,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贸易争端并未提升美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反而拉大了与中国的差距。2023年,亚洲在全球中间品贸易的占比为41.17%,远超欧盟和北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保持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此外,东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在上升。在电子元件领域,东盟与中国的差距正在缩小,电信设备产业可能正向东盟地区转移。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且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这得益于中国在电子元件中间品制造领域形成的超级产业矩阵。
徐秀军认为,在外部冲击背景下,构建区域内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3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日韩三边合作的积极态势,这体现了亚洲国家基于自身优势,依托内生动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清晰路径。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面临挑战
报告对美国等经济体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的趋势持怀疑态度。首先,政策性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刺激效应正在减弱。其次,中国在中高端产业领域的发展优势正加速显现。第三,多重因素将制约2025年美国产业回流进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在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并未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回流,反而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