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完成关键通话,俄乌局部停火成焦点
AI导读:
3月18日,俄美最高领导人完成备受瞩目的通话,关注焦点在于俄乌局部停火提议及后续谈判。双方虽持积极评价,但在关键问题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停火进程存疑。此外,俄美关系改善方向确定,但面临诸多挑战。
3月18日,俄美最高领导人经过长达数周的外交斡旋,完成了备受全球瞩目的“关键通话”。
此次通话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俄方支持俄乌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这被视为推动局部停火的第一步。美俄双方还计划在23日在沙特吉达进一步谈判俄乌停火细节。
俄美元首的共识及其对乌克兰局势、俄美关系的影响,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俄美通话要点:
此次通话是继2月12日后,俄美两国总统的第二次直接对话,被视为俄乌冲突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通话结束后,双方均给予积极评价。
双方讨论广泛,但主要聚焦乌克兰局势和俄美关系。乌克兰局势方面,双方讨论了局部停火、互换战俘、停火条件、地区战事、黑海航运安全和后续沟通等议题。俄美关系方面,双方讨论了双边合作、全球安全协作、军控合作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指出,此次通话议题广泛,传递出美俄希望改善关系的积极意愿,但在关键问题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停火进程如何?
外界最关注的是俄乌停火问题能否取得突破。张弘认为,俄乌互不攻击能源设施的局部停火提议,可能会得到乌克兰的响应。然而,全面停火进程能否提速,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美俄乌等各方立场存在矛盾,俄罗斯希望西方放弃对乌军事支持,而欧洲和美国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历史上在停火问题上吃过亏,更注重实现全面、可持续和长期的解决方案。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伊万·季莫菲耶夫认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轮廓似乎更加清晰,显示出分阶段停火的特征。
吉达会谈与俄美关系:
除了停火问题,通话议题中的俄乌换俘、黑海航运等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体现了俄罗斯在一些非核心问题上的灵活性,为后续外交接触和推动黑海海上停火创造了可能。
美俄将于23日在沙特吉达就俄乌停火细节举行谈判。张弘指出,吉达会谈将就俄美元首通话中确立的方案进行技术对表,或涉及实控线、停火监督及维持机制等。
在俄美关系方面,张弘认为,两位元首确定了双边关系的基本方向,即沿着修复关系的轨道前行,这有助于全球战略稳定。双方还就中东局势进行对话,并确认核不扩散合作,展示军控谈判意愿。
然而,俄美关系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双方累积的“负荷”相当大,只有改变交往原则才能消除“过载”。
欧乌态度与未来走向:
特朗普和俄方对此次元首通话评价积极,但西方舆论和乌克兰、欧洲方向传来质疑之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俄方停火的诚意表示怀疑,而欧洲则呼吁全面停火,并希望参与任何最终决定。
张弘指出,欧洲可能扮演维和角色,如果其采取不配合态度,或成为未来战略妥协的最大障碍。美国需要与欧洲沟通,为最终停火创造条件并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